环保人士在考察环境
据台湾环保人士说,在台湾,保护区内不允许建游乐设施
河南商报记者郑筱倩/文
赵卓/图
这几天,从三门峡到开封的黄河岸边,迎来一群台湾客人,他们是环保志愿者。
除感受河南悠久的历史外,他们更多的是对黄河湿地被过度开发和污染的担忧。
反思北京7·21暴雨,志愿者们说,城市不成“海”,需要全社会参与。
考察
黄河边渔家乐密集游乐设施在建
8月8日,黄河郑州市南裹头段,东西两侧,密密匝匝地排列着近百艘铁船,打着各式渔家乐的招牌。
这里已成为郑州一大景观,吃“船菜”更被郑州人看做一种时尚。
但这阵势着实让来自台湾的民间环保人士吃了一惊。6日以来,参加两岸环保与永续发展论坛的11位台湾同胞,考察了三门峡、洛阳、郑州以及开封段的黄河湿地,除了被河南悠久的历史吸引外,更多的是对湿地过度开发的担忧。
在南裹头附近的黄河大堤内,一处游乐设施正在建设。在这些专业环保人士看来,美化用的棕榈树根本不适合湿地生态,而过多的硬化路面、建筑,人工湖底的防渗措施,也都在传递“负能量”。
“因为开发过度,黄河水量减少,郑州的黄河湿地正面临湿地不湿的尴尬。”绿色中原(自然之友河南小组)成员崔晟说。
而据台湾交流团团长、台湾环境资讯协会专案经理谢璧如介绍,在台湾,保护区内是不允许建游乐设施的。
“水上餐厅十几年前也有,但目前很少看到。”谢璧如说,这是因为民众的意识在提升,知道会造成污染,根本不去消费。
声音
城市不成“海”
需要全社会参与
昨日,两岸环保与永续发展论坛在郑州召开,台湾和河南的环保组织分享了保护河流等水资源的经验。
台湾水患治理监督联盟易淹地区小组召集人徐蝉娟特别提到了北京“7·21”特大暴雨,在她看来,城市发展过度占用了原来是河流的空间。
“在台湾,大家也在反思,都市城乡规划应保留原有的洪泛区。”徐蝉娟说。
2009年8月6日至8月10日,台风莫拉克侵袭台湾,被称为“八八水灾”,死亡、失踪人数超过700多人。
据她介绍,灾难过后,政府加大排水设施的改造,比如加大抽水站的建设(蓄积的洪水被抽到大海)、把水泥路面改成可渗水路面。
“但我们更强调全社会的参与。”谢璧如说,比如呼吁建筑商,在盖楼的时候,就修建雨水收集、储存系统,分担公共排水。
细节
有人守着垃圾桶
摞饭盒
昨日,会议持续到下午1点多,大家还意犹未尽。于是盒饭摆上会场,边吃边聊。
饭后,台湾环境资讯中心主编彭瑞祥则守在走廊的垃圾桶边,大家吃完的饭盒,他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既不占用空间,又便于回收,“在台湾,都是这样!”
崔晟忍不住连连感叹,真正的环保,就是从细节做起,从我做起。
来源:河南商报一键分享到【网络编辑:】【打印】【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