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环保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 让环保成为生活方式

    让环保成为生活方式

    来源: 南方日报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09-08-05 访问:

      



      广东文明论坛

      自觉自愿成为一个绿色公民

      赵细康(广东省社科院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需要动用法律、经济、舆论、道德等多种手段来综合约束消费者的行为,需要动员政府、公众和第三方部门共同参与,进而改变目前的灰色生活方式,鼓励、引导人们养成一种绿色的行为习惯

      世界环境史表明,现代意义上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约始于1800年前后,这与欧洲工业革命和技术进步恰好同步。工业革命伊始的1798年,马尔萨斯认为“人口魔鬼”将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绊脚石,为人类控制自身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和理论准备。近200年来,麦多斯等人的《增长的极限》、布伦特兰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杜宁的《多少算够》,似乎也在警示世人,如果人类被无穷激发的贪欲不加控制的话,一个新的“环境魔鬼”也将成为人类文明征途上新的绊脚石。

      征服“环境魔鬼”的绿色运动开始席卷全球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依靠理性掌握了知识和技术的力量,开始不再“敬畏”自然,继而萌发改造和征服自然的“人定胜天”念头。而当这种念头部分变为现实后,人类开始进入“征服”自然的时代。在利益的驱使下,人类逐渐放弃和谐生存于自然之中的诗意生活方式,走上了一条与自然相悖的发展之路。当技术的力量彻底地控制自然和替代人们的劳动和创造时,人们的思想和文化也被这种反自然的力量引上了不归之途。与之相伴随,依仗技术的支持,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成为一种时尚,本能性的贪欲空前地扩张。上世纪中叶震惊世界的八大环境公害事件发生后,人类不得不对现有的文明模式以及不可持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进行反思,征服“环境魔鬼”的绿色运动开始席卷全球。

      究其根源,自由市场机制驱使下不可持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导致现代环境危机的本质性根源。就消费而言,消费的外部性体现为消费者没有承担消费过程中污染物排放对社会造成损害的费用,也因此导致铺张浪费、过度包装、相互攀比等奢华生活之风愈演愈烈,整个社会贪欲极度膨胀,沉浸在一种虚华、浮躁的短视性繁荣光环之下。

      摆脱环境保护中“政府唱独角戏”的窘境

      为抑制生产和消费活动的环境负外部效应,主要由政府出面来矫正自由市场的失灵,已成为一种共识,并获得了强大的经验支持。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显示,由于消费者人数众多,消费特性千差万别,政府“一刀切”式的环境约束在控制消费外部性方面仍显得力不从心,需要动用法律、经济、舆论、道德等多种手段来综合约束消费者的行为,需要动员政府、公众和第三方部门共同参与,进而改变目前的灰色生活方式,鼓励、引导人们养成一种绿色的行为习惯,并逐步使之固化,使环保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从约束的方式看,除继续完善法律约束对消费行为给予应有的惩罚与激励外,应逐步利用经济杠杆来强化人们的消费性预算约束,让更多的消费承担更大的环境责任,以体现环境发展中的社会公正。应广泛动用各种舆论工具,对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等行为予以谴责,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应对公众进行全面的环境教育,创新教育内容、方式和手段,将环保固化为人们心灵中的绿色秩序,使绿色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自觉、自愿地成为一个绿色公民。

      从参与约束的主体看,应大力摆脱目前环境保护中“政府唱独角戏”的窘境,广泛动员公众、第三方部门参与环境保护中来。公众的广泛参与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保护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法宝,公众参与也是构成强大社会舆论压力的重要源泉。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一方面唤醒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全社会形成一种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公众的参与可以使政策更顺利地得以推行,同时也对企业构成极大的威慑力。环保生活方式与公民的环境知识、法律觉醒、法律认知、法律实践等密切相关,需要让公众获取相关信息,为公众提供相关渠道,对公众进行相关教育,而不是停留在简单的口号宣传上。发展环境保护第三方部门,是公众获取环境知识的重要途径,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渠道,训练公众环境行为的重要方式,值得今后大力探索与实践。

      让环保成为生活方式,什么样的环保生活方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应当是如何让人们能接受这种生活方式,养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时尚。

      让环保深入人心

      任健(珠海市拱北中学学生)

      通过宣传让人们更多地认识环保、让环保深入人心,并用规则限制人们不自觉的错误行为,两者结合,也许推行环保的效果就会更好

      我认为,重视对青少年的环保宣教很重要。很感谢学校和社会各界对环保的宣传,让原本幼稚的我们开始注意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并且学会了不少环保的知识。例如,在学校一次宣传环保的班会中,我们学会了一个夏天节能的好方法——开空调时打开电风扇,可辅助空调制冷,大大节约电能。第二天,在同学们兴奋的讨论中,我了解到,绝大多数人在回家后都尝试了这种方法,的确收到了成效。大家都表示以后会坚持这种方法,还会把这种方法传授给自己的朋友。

      宣传固然很有效,但让环保成为生活方式,还需要用规则和条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例如近日出台的“限塑令”,强制超市停止免费发放塑料袋,这个做法的确能使白色污染大大减少。虽然这种改变会给人带来一些不便,引来不少抱怨,但是利大于弊。如果这规定能够坚持实行,相信总有一天人们会不再抱怨,并且让使用环保袋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学校为了环保,专门定下规则要求同学们吃早餐时用自己带回来的餐具,以减少白色污染。

      我觉得,通过宣传让人们更多地认识环保、让环保深入人心,并用规则限制人们不自觉的错误行为,两者结合,也许推行环保的效果就会更好。

      我们作为学生,应该先做好每一件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同时,让环保融入自己未来的生活理念,并且付诸行动,使其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无论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还是绿色消费,总之竭尽全能,就能做好所有事情。

      变革不利于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

      陈光荣(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副局长)

      在生产、消费、生活中要自觉加上环境约束,用一种对环境负责的伦理态度看待衣、食、住、行、用,用热爱生活、善待地球、尊重生命的态度实践环保生活,使之像喝水和呼吸一样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活方式犹如一面镜子,不仅可以反映出各时期经济发展的程度和生活水平,而且可以真实地反映人类对环境的态度。环保生活就是对环境负责的生活方式。

      环保理念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自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种以环保为核心价值的理念正全面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农业的有机化、工业的生态化、废弃物的减量化、产品和营销的绿化,已经成为生产发展的潮流;穿天然再生的生态服装,吃健康有益的绿色食品,住环保家居,出行使用公共交通等环保第一的理念已全面融入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变革不利于环境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追求。

      节制我们的消费欲望,端正我们的消费态度,改变我们的消费方式,修正我们的消费行为,是当前环境保护、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活方式建设的一项艰巨任务。

      环保不仅是一种生活观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实践。人们对消费的认识,决定着人类未来的发展道路是否健康;大家对消费方式的选择,决定着地球资源能否可持续利用。因此,我们在生产、消费、生活中要自觉加上环境约束,用一种对环境负责的伦理态度看待衣、食、住、行、用,用热爱生活、善待地球、尊重生命的生活态度,实践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不用塑料袋,不使用一次性用品的环保生活,让环保精神体现在工作、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使之像喝水和呼吸一样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倡导环保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政府行为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环境利益冲突。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当一部分人过度使用环境资源的时候,其他人使用同类环境资源的利益就会受到挤压或损害。可见,环境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采取强制性的措施,施行有利于环境的政策和采取国家行动是政府的职能。

      环境保护作为一种公益性很强的事业,更需要“国家”这个拥有特殊公共职能的主体发挥作用,才能维护社会组织和公民的正当环境权益。只有强化国家的环保意愿,采取政府行为,才能使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政策行动和价值取向成为全体公民的要求和约束。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积极发挥政府在倡导环保生活中的主导作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环保的生活方式逐步上升为一种社会的主流意识和行为:一是实行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行分三步走战略,使共同富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二是提出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能源两大基本国策,使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三是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使践行节约简朴的生活成为全体公民的要求;四是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建设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成为社会的主旋律;五是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小康新目标,要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使建设环保生活成为每个人的行动。

      让环保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已经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体现党和国家意志的政府行为。

      推动环保生活成为全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全民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是环保生活的两个重要要求。党的十七大强调要从两方面在全社会倡导环保生活:一是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二是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生态意识是生态文明和环保生活方式的支撑,公民生态意识缺乏是生态环境悲剧的深层次根源。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花更大的力气使生态意识成为全社会的主流意识,为环境保护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奠定基础。建设环保生活的核心任务就是: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培育节约能源资源、与环境友好的和谐文化,推动环保生活成为全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环保生活方式,不仅是一种思想和观念,同时也是一个体现在全民社会行为中的过程。在现代环保实践中,政府、企业、公众不仅是环境权益、环境利益的相互博弈者,更应该是环保生活的共同建设者。

      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不仅是大家的呼声,更应该成为我们共同的实践和追求。

    把环保变成快乐的生活体验

      张凤翼(广东华信达律师事务所律师)

      每个人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把外部的强制转化为内在的要求,把法律规范转化为内心的道德约束,把环保理念逐渐融入到生活方式中去,把环保变成快乐的生活体验

      环境保护这一话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入人心。随着社会的进步,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往生活中很多作为常识去理解、参与的事物,已不再符合今天的环保要求了。一次性用品越来越多,可是带给人方便的同时也增加了大量的垃圾;机动车大量行驶在都市,是现代化的标志,可是交通拥堵、尾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环保是一种意识,是热爱生活、善待地球、尊重生命的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行动、一种生活方式。在环境保护中,仅有法律法规的制约还远远不够,必须每个人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把外部的强制转化为内在的要求,把法律规范转化为内心的道德约束,把环保理念逐渐融入到生活方式中去,把环保变成快乐的生活体验。

      我们可以从节电、节水做起,从垃圾处理做起,从健康购物做起,从对违反环保行为的监督、举报、投诉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让环保融入我们的生活中……

      坚持开放互动,环保会有较大胜算

      陈坤林(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文法学院院长、教授)

      先进观念、先进生活方式的传播是没有国界、地界、行业界限的。只有眼睛向外,强烈的开放意识才能形成强烈的环保意识。推广环保生活方式,首先全社会都要动员起来。大家不动,社会生活方式就不会有丝毫进步

      珠海是一个新兴移民城市,也是一座文化转型中的城市——从传统农村社区向现代城市社区的文化转型。多层次的生产力存在,多阶层的市民社会存在,多元的价值文化存在,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存在,每一个人都是一种主体性的存在,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和选择,正所谓“各有各的活法”。如何使环保逐步成为珠海广大市民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

      市民生活方式的演化进步,实质是一个社会系统演化进步的问题,它遵从社会自组织规律。什么是社会自组织规律?通俗地说,社会系统就像一个有生命的人,需要呼吸、吃喝、读书、看报,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引起人体内部各子系统的互动建构,形成人体及精神的自组织运动,由此人体就发育、长大,人从无知到有知识、有文化。

      无论是自然系统还是社会系统,系统科学自组织理论最重要的规律是:开放、互动。这对市民环保生活方式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启示。

      强烈的开放意识才能形成强烈的环保意识

      其实,生活方式是受生产方式制约的。进入后工业社会的西方国家已有许多前车之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师斯特恩对地表温度升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调查,发表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斯特恩报告”,唤醒了全球民众的环保意识,深刻地推动了诸多世界政要的思维转变。我国科技部编制了《全民节能减排手册36项日常生活行为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为每个公民制定了一套从我做起、从点滴着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的绿色生活行动指南。目前有许多人在提倡低碳生活方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市民中有多少人知道“斯特恩报告”,知道科技部的《全民节能减排手册》,知道“低碳族”生活方式?先进观念、先进生活方式的传播是没有国界、地界、行业界限的。只有眼睛向外,强烈的开放意识才能形成强烈的环保意识。

      社会互动是形成环保生活方式的根本途径

      推广环保生活方式,首先全社会各方面、各层次、各单位都要动员起来。大家不动,社会生活方式就不会有丝毫进步。此外,还要强调主体间相互作用的社会互动。共产党员要作环保生活方式的表率,列入党组织生活的内容,党内党外要互动;政府是环保生活方式的主要推动者,民间社会则是实现环保生活方式的基本力量,要重视民间环保组织的发展,政府与民间社会要良性互动。学校是现代文明的传播者,具有传播新生活方式的社会责任,学校与社会(社区)要互动,老师与学生要互动。家庭是社会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家庭成员内部要互动,代际良性互动更有利于环保生活方式的养成。社会主体从互动中将获得新的社会能量,缩短独自探索新生活方式所耗费的时间,节约进行这种探索而付出的投入和代价。

      总之,尊重社会演化规律,坚持开放和互动,市民环保生活方式的探索会有较大胜算。

      履行环境友好企业之责

      王军(珠海醋酸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

      企业要在绿色环保方面有所作为,就必须内外加压,持续提升环保工作水平。在外部压力方面,应不折不扣地主动落实国家、省、市的各项环保指令;在内部压力方面,应积极创新,用技术进步提升节能减排水平

      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刚刚过去,但善待地球的人类共同期盼却不曾消减。自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确定世界环境日以来,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中国也逐步汇入这股潮流,先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节约型社会、绿色gdp、科学发展观等与时俱进的执政理念,深刻地影响了成长于其中的千万企业。企业在产值、利税、就业等常规坐标体系之外又增加了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环境友好。

      要履行环境友好企业之责,前提是企业本身的发展壮大。若是企业挣扎于破产边缘,被债权人追得焦头烂额,难以想象有心思和能力上马环保项目。若是缺乏强劲的发展势头,困溺于各种经常性项目的开支,又如何能加大环境友好力度,使用最新的环保设备和环保技术?一切皆需投入,环保更是如此。企业若没有发展前景,没有竞争实力,将失去支撑与立足的基础。企业致力于发展壮大,正是为履行环境友好企业之责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究“环境友好”之义,其首要内涵便是绿色环保。绿色是和平、环保、生机的象征,是生态环境的高度和谐,是一种文明意识,是一种文化观念,也是一个公司永续经营的生命之色。作为有着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绝不能因利益而忽视自身对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的责任。就此而言,要履行环境友好企业之责,在绿色环保方面有所作为,企业就必须内外加压,持续提升环保工作水平。

      在外部压力方面,企业应以国家标准为环境友好的最低标准,不折不扣地主动落实国家、省、市的各项环保指令。在内部压力方面,企业应积极创新,用技术进步提升节能减排水平。随着国家对环保指标的不断严格规范,唯有将创新注入绿色环保的内涵,破除路径依赖,才能使企业的绿色环保工作更持久、更有效。以珠纤公司为例,自2006年引进六西格玛管理工具以后,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和技改投入规模,实施了一大批节能减排项目,节能减排成绩斐然,各项绿色环保指标连年持续下降,在2007年底便完成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能源消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

      环境友好的概念行至今日,其关注层面已超出最初的节能减排范围,进而扩展到对外关爱社会、对内关爱员工的更广义范围。社会是企业成长的土壤,除了保护环境,减少排放,保持与邻里社区的和谐关系外,企业还应当义不容辞地伸出援手,在扶贫帮困、支持公益环保事业方面,以及当国家遭遇如冰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时积极承担应有的责任。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是社会关系链的重要一环。企业把员工关心好、照顾好,对于家庭稳定、社会稳定将产生正面的推动作用。企业应采取种种措施,致力于提升企业凝聚力和员工满意度,使员工共享企业的发展成果,使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环保 环保新闻 环保信息
    分享到:

    上一篇:环保涂料厂无环保审批 大品牌油漆未注册
    上一篇:环保节能家电成消费热点 产品总商品数量60%以上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