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拼车,其实在许多国家早已司空见惯,为的是节能环保、减少污染。在德国、新加坡,赶上交通高峰私家车空车上路得遭罚款。在美国多个州,车里有两个人以上就能在拼车专用车道通行。一边为空气质量闹心,一边又不允许拼车以提高车辆使用效率,显然既不合理又不合情。
京城车辆即将单双号限行,而据报道,京城限行期间的租车价已涨了3倍有余,普通人无力问津。这让找车成了当务之急,熟人间的、友谊型的“捎带”哪能解决这么多人的问题?大量市民必将开始与陌生人或小区邻居的合作拼车之旅。
更何况,即使结束限行,居高不下的油价也将刺激拼车持续流行。前两天,汽油刚进行了4年来幅度最大的一次涨价,养车是越来越贵、越来越难了。精打细算的人青睐搭伙,那些在限行中有过合作拼车、体验过成本分担甜头的车主也未必肯离开拼车大军。
环保、限行、高油价,这三条哪一条都不以谁的意志为转移,条条都能把拼车逼出一个“合法性”,而这些年有关部门对拼车一味言“禁”也只拿出了一个原因:有偿拼车涉嫌非法营运——即抢了出租车的生意,万一发生事故,车主跟搭乘者还会为赔偿扯不清。
经营肯定有偿,但有偿未必是经营。一辆车是不是营运,“给包烟就算”的标准肯定不行,话说回来,这种口号标准响则响矣,还真没啥可操作性。只要私家车拼车为的是省钱而不是挣钱、是互利而不是赢利、是定点拼车而不是一天到晚四处拉生意,那就跟营运没有干系。至于成本如何分摊,是给油钱还是给包烟,拼车双方可协商确定,无需管理者操心。
虽然从表面看,拼车多了,出租车难免少几单生意,但拼车降低的拥堵成本足以让每个人受益,其中就包括出租车司机。对大多数人而言,拼车为的是方便上下班,因此拼车有助于早晚交通高峰的舒缓。而拼车集中于固定时段,不趴活、不乱转,足以跟非法营运的黑车区别开来。
至于拼车的可靠性,也并非是无法解决的难题。虽然拼车因为没名没分所以没有法律专门规定双方的义务和权利,但拼车族可签订协议处理爽约及交通事故问题,或通过车上人员责任险等增强对搭车者的保障,这类商业补充险实际上对车主本人也有利。
从根上说,拼车属于市民自己帮自己,环保、限行、高油价,拼车只会越来越普及。如果管理部门不思引导,只抱着“禁”字当头的老脑筋,那等于逼市民削足适履,可谁会愿意跟自个的脚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