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快评
来稿信箱:xhrbpl@126.com
27日媒体报道:广东省近三年公开审理的15宗重大环保系统受贿个案及窝案显示,行贿动机多与获取排污许可证等审批手续有关。排污许可证本是拦截污染的最后一道门槛,却成了环保官员敲竹杠的工具。不管达不达标,只要送好处、“年供”,就能获得合法排污权。让人不得不问,旨在提高排污门槛的环保审批,怎成了环保官员的“索贿神器”?
企业宁愿花钱买审批,也不愿意提高环保设施,其实个中缘由不难理解。以报道中的案件为例,“获取排污证,要进几百万元的排污设备。而找三角镇环保分局局长苏某‘帮忙’,只花了1万元。相差几百倍的投资差异,却可以得到几乎同等的‘效果’,自然会有企业选择‘铤而走险’。于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环保审批就无形中成了‘索贿神器’”。
让执法透明化、可视化,应该成为环保审批改革的当务之急。一方面,要把环境执法裁量权,关进法律的笼子里。通过完善、细化法律,不给环境执法人员“自由裁定”的空间。另一方面,要把环境执法裁量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试想,通过制度规范,达不达标,不再是环保局长的一家之言,还会有那么多寻租空间么?
(原标题:环保审批怎成“索贿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