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村巨变
来源: 环保信息网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10-06-17 访问:次
环保作文:这曾是个绝对名副其实的村子。清一色石头铺成的道路,无数块石头垒就的房墙,凳子是石鼓墩,板凳是方块石。舂米用的是石脚碓,管理庄稼用的是石栅栏,就是屋顶也是青石板遮盖……
石头村曾是个贫穷落后的代名词。无论有没有去过石头村的人,都会知道石头村人以青稞为食,以塘水为饮,以烈酒驱寒;用一根红线就可以男婚女嫁,用一截木棒写上男女双方的名字,用浮头劈开就算离婚;孩子赤脚放牧不进校门,村民生病不看医生,而是向村南山头的庙宇祈求佛祖保佑;甚至有的一户农家养着上百头山羊却依然吃了上顿没下顿……
"有女莫结石头村亲,大年三十无炊烟"便是当时最真实的写照。
据说,曾有人带去汉谷、玉米等籽种进行过试种,禾苗长势到好,却只长杆不结果;曾有人试图在江边上开凿出一条进村的公路,挖了一段却再无资金而半途作罢;也曾有人在山脚建起过容量最小的电站,却供电不足半年就被奔涌的泥石流卷得无影无踪……于是,有人为石头村摇头,有人为石头村叹息,甚至有人说:"石头村若能富裕起来,除非石头开花马长角。"于是,伴随石头村的依然是"山还是那山,地还是那地,石头还是那石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惊醒了这个在大山中沉睡千年的小村庄,三十年来,石头村人驾驭着改革开放的契机,以机遇引路,凭汗水开道,用一身响铮铮的铁骨辛勤建设着自己的家园。
今春,当我再次走进这个小村时,触目皆是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走在不复坎坷的大街上,俯瞰有渔歌盈耳,近看有车辆入目,更醉人的,是街道两旁队伍般整齐划一的杨树松柏,酿出了石头村的清新。昔日的老街,如今喘着浓浓的商业气息,服装、百货、小吃、古玩字画琳琅满目,小贩、农妇出售的叫卖声不绝于耳。不由得你不停下身来,不由得你不细细打量,那些石屋呢?那些石路呢?那些老井呢?那些石器呢?
好在石头村的变化不止一处,长街连短巷,短巷复长街,抬目远望,随处可见洋房洋楼耸立,谁知道浓浓的绿荫深处还藏着多少粉墙红瓦!村东的神庙到哪里去了?曾今视为神灵的神尼为何自己"下课"!那座曾被当作废物的石山,如今烟囱入云,机器轰鸣,高大的熔炉生产的"石头牌"水泥,走红了市场,引来了外商。数十辆满载水泥的卡车,抖擞着精神涌向四面八方。
漫步村南,聊作路旁点缀的是茶亭茶馆,走累了,可以进厅观松赏柳,走渴了,可以进厅品茗茶话,特产的滇红、普洱,土产的银尖、黑茶,解的是渴,品的是神。隔岸时有书声琅琅,希望小学里传出的童声随风荡漾。谁还会想到当年这里曾是个土地公公的庙堂?
驻足村北,澜沧江水滔滔,波涌浪起,世界第一高双曲坝小湾电站就在家门口修建,一座很现代化的漭街渡大桥,淹没了昔日竹筏横舟的渡口,车辆行人如梭,目光尽头依然是蠕动的黑影。我心澹澹,如浪浸湿,不知是身在仙境,还是境生心间,几乎要歌以步虚了……是啊,如今,这座边陲古镇已经初步展现出了既有地域民族风情,又有现代氛围,同时体现绿色生态理念的崭新风貌,像一片青翠欲滴、充满生机的茶树新叶一样,镶嵌在滇西南的大地上。
举目远眺,石头村的前面,一片灿烂的花朵正向远方延伸……
上一篇:做你的情人
上一篇:环保作文:爱我海南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