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和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在江苏省扬州市一次性签订8台核电机组土建工程合同。据了解,该合同成为我国核电建造史上土建工程数量最多、合同金额最高的“第一单”。这也标志着我国核电步入批量建设的新时代。
目前,全国已核准建设的反应堆数量已达24个,另有9个核电机组建设的前期工作正在开展。内陆核电厂址选址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江西彭泽、湖南桃花江、湖北大畈作为首批内陆核电厂址,环评和厂址安全分析报告已经通过核安全局的审查。
“中国,事实上已成为世界这场核电复苏大潮中的领军者。”美国西屋公司中国项目高级副总裁保瑞如是表示。
有业内人士也认为,这“第一单”的纪录将很快会被打破,因为对于在不断做大的核电建设“蛋糕”,相关电力企业和安装企业早已等待已久。这些判断也恰好印证了国家发改委能源所高级顾问周凤起对于中国能源政策的分析 “可以说是又进行了一次调整”。
和核电一样,中国的水电、火电等政策也在微调。比如,根据“十一五”规划,我国电力政策是重点优化发展火电,有序开发水电,积极推进核电建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等。
长期以来,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一直伴随着中国。于是针对能源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决定加快调整的步伐。三方面的调整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核电:由“大力发展”调整为“积极发展”。
水电:由“有序开发”调整为“积极推进”。
火电;由“重点优化发展性”调整为“积极推进电力工业的上大压小,加速淘汰落后产能”。
新能源:由“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调整为“加快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热电联产等清洁高效能源的建设”。
从以上的调整趋势不难看出,国家将在未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同时适当限制和调整高消耗能源产业布局。
可以预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必将是在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朝着清洁、环保、低消耗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