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大亚湾,山花烂漫,风光旖旎。诞生于改革开放春天、历经30年风雨、凝聚几代核电人心血的大亚湾核电基地,处处散发着勃勃生机。
抚今追昔,人们不会忘记:
——当年建设大亚湾核电站,采用的是国外技术,99%的设备从国外引进。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有了自主品牌的核电技术CPR1000。作为“CPR1000示范工程”,距大亚湾核电站1.5公里的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建设正稳步推进,自主制造的核岛主设备正陆续安装到位。短短3年时间,辽宁红沿河、福建宁德、广东阳江等采用CPR1000技术的核电站先后开工。标准化、批量化、规模化发展的中国核电事业,以在建核电机组数量居全球第一、设备国产化比例达到80%的空前规模,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核电产业化发展的实力。
——当年的大亚湾,曾有一座被戏称为“小联合国”的专家村。核电站工程建设高峰期,这里住着1000多名外国专家。而今,专家村里已很难看到外国专家,只有几家国外机构的代表处还能看到外籍人员身影。一位来自欧洲的核电专家曾参与大亚湾核电站建设,亲身见证了中国核电从大亚湾核电站起步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全过程。说起“当年的学生、今天的合作伙伴”,这位老专家引用一句中国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表达了对中国同行的赞许。
——当年运营大亚湾核电站的首批操纵员,因在国外接受费用昂贵的技术培训而被称为“黄金人”。而今,依托专业化的核电工程建设、运营管理、技术技能培训体系,大亚湾核电基地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经验传承体系。即将成为岭澳核电站二期操纵员的许航源虽然毕业不到2年,但已顺利通过了核电站操纵员培训的大部分课程,能够熟练应对数百种不同工况下的操作。他说,“站在老一辈核电人的肩上,我一定能够担负起确保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重任。”
一位前往广西防城港核电项目工程一线的施工人员即将告别工作多年的大亚湾核电站。他说,“国家把这么多核电项目建设的任务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更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
30年,大亚湾核电站发展积累的远不止是技术和经验,它还造就了一批核电建设者。他们怀着产业报国的热情,带着自主品牌的核电技术,带着老一辈核电人传承下来的宝贵经验,迈向核电发展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