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攻破能源难题储能电池技术国际领先
风电、太阳能发电绿色环保,但受风力、太阳照射强度等影响造成的发电不连续、不稳定及不可控,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影响。如今,这一难题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专家攻破。
记者6月8日获悉,由该所张华民研究员领导的储能电池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2kW全钒液流储能电池耐久性快速评价试验系统,已成功实现1万次充放电循环,电池模块的能量效率未见明显衰减。这是继日本住友电工公司以后,全球第二套成功突破1万次充放电循环耐久性试验考核的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系统。该试验结果对于推动我国绿色能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大连化物所储能电池研究团队自2000年起从事液流储能电池技术的研究开发。经过近十年的积累与创新,在液流储能电池系统的关键材料、结构设计、密封技术、电池模块和电池系统集成技术、测试方法及应用示范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形成了较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为加速液流储能电池技术成果转化,研究团队与博融(大连)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专注于液流储能电池工程化和产业化开发,并于2010年开发出国内首套260kW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系统,为风电并网用兆瓦级液流储能电池系统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正在开展液流储能电池在光伏电站、电动车充电站、分布式供电、风电场并网的商业化应用示范。
液流储能电池具有储能容量大、可根据需要实现输出功率和蓄能容量的灵活独立设计、充放电转换速度快、循环寿命长、电解质溶液可反复再生使用、安全性高、环境友好等特点。迄今为止,全钒液流储能电池是国际上唯一成功通过了3年风能发电实际并网应用示范的兆瓦以上级大规模电化学储能系统,并被证实是最适合风能发电平滑输出的储能技术。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系统耐久性试验突破1万次充放电循环,为其大规模实用化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实验支撑。
李先锋/记者/杨丽娟
新闻链接:
我国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到2020年,预计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的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1.5亿kW和2000万kW,可再生能源将从人类的补充能源逐步向主导能源过渡。但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明显的不连续、不稳定及不可控特征,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大规模并网应用,将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急需配制大容量储能装置,进行有效调节,以便平滑输出,减小其随机性,减少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对传统电网的冲击,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