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如果想在市场上取得长期胜利,最后还是要走产业链一体化的道路。”昨天,浙江省
太阳能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说,光伏企业明年国际销量增幅看低,材料成本逐步攀升,一旦多晶硅价格大幅波动,届时一些光伏企业将面临空前压力。
据了解,到11月底,嘉兴市光伏企业近100家左右,除昱辉阳光、晶科能源、鸿禧光伏等几家光伏企业拥有一定的规模外,其他大多数光伏企业还略显“单薄”,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小。省
太阳能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产业链一体化将成未来的竞争利器,嘉兴光伏产业要通过建立“互补机制”,提高光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
产业链一体化龙头揭开盖头
作为嘉兴市光伏企业“带头大哥”的昱辉阳光,在打造产业链上有着自己的步伐。昨天,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该公司最近计划总投资235亿元在四川建光伏产业基地项目,计划5年内完成。
目前,昱辉阳光的光伏产业涵盖原生多晶硅、单晶硅棒、多晶硅锭、硅片制造与销售、电池片、组件制造与销售、光伏系统解决方案等领域,具备了1260兆瓦的硅片产能,实现
太阳能上下游产业的垂直整合,产业链一体化龙头揭开了红盖头。
李仙寿说,从全球能源的构成来看,
太阳能是不可替代的,在未来二三十年内,它将迅速成为全球的主要能源,而不是补充能源。据介绍,昱辉阳光今年销售额将达到100亿元,净利润将超过10亿元。未来10年的销售目标是达到100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50%。
像昱辉阳光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一样,晶科能源投资20亿元新上1000MW电池扩产项目,两年后将新增销售收入90亿元;普虹
新能源投资1.8亿元建成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硅锭项目,结束了我省无多晶硅原料提纯的历史,填补了光伏产业链上游的空白。
产业链整合产生“倍增效应”
产业集群成员之间大量的联合,产生了“1+1大于2”的整体效果。这是光伏产业集群“互补机制”的精髓,更是嘉兴市光伏企业的生动实践。
去年5月,海宁威仕达、宇太、尖山光电、久太等4家从拉棒、切片到电池片、组件覆盖完整产业链的光伏企业,主动“合四为一”成立尖山控股集团,共同推出首席执行官,实现经营管理一体化。尖山控股集团总经理张建良说,“只有将人力与物力进行有效整合,才能产生倍增效应。”
随着光伏产业链的逐步完善,尖山控股光伏产品成本得以大幅降低。而高端人才的引进,关键技术的突破,使尖山控股集团的竞争力得以提升,市场认可度和影响力大幅提高,其“倍增效应”正悄然迸发。
光伏企业良性互动,则成为平湖市光伏产业园的亮丽风景。与鸿禧光伏近在咫尺的华源光伏,今年投资1000多万元购置了设备,专门加工太阳能背板膜;九胤
新能源则主动当起配角,为鸿禧光伏配套生产电磁片组件。平湖市经贸局有关负责人说,鸿禧光伏、宏阳
新能源等多家光伏企业快速走强,带动了该市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
产业集群呼唤建立“互补机制”
整体而言,光伏产业无疑是一个产业集群。而要把这个产业集群做大做强,需要集群之间的成员企业形成持续的创新能力。以昱辉阳光为例,该公司研发经费每年递增200%以上,至今累计已投入3亿多元。李仙寿坦言,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是昱辉阳光获得快速奔跑的动力。
但我们必须看到,不少光伏企业因为资金相对短缺,心有创新之念却无创新之力,以至于陷入“技术困境”而不能自强。对此,市经贸委有关负责人说,嘉兴市光伏企业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市场化运作,逐步建立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互补机制”,把光伏产业的个体优势转化为整体优势,使嘉兴市光伏产业集群的“买卖”变得更有吸引力。
光伏 光复能 太阳能
上一篇:
光伏产业大佬 纷纷抢滩合肥
上一篇:
空调巨头角力太阳能空调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