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
国家能源局的规划,到2015年我国风电、
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新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将提高1.8个百分点,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例将下降5%,这个意味着我国能源消费与生产结构将发生重大改变,
太阳能等
新能源将补充传统煤炭能源比例下降的能源需缺。
在
太阳能光伏领域中,近年来我国迅速形成了全球范围内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制造供应能力,有数据表明,2009年上半年国内的多晶硅项目已建、在建或拟建的将超过50个,投资规模超过1300亿元,全部产能超过23万吨;在2009年全球
太阳能市场最多需求是70亿瓦的组件,但是全球总供给已经过超过90亿瓦。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过多地集中在上游多晶硅生产制造上,在资本的推动下,多晶硅制造产业环节迅速放大,造成一定数量的产能过剩,而下游的应用与消费环节严重缺失,加上光伏电池的应用端主要依靠出口到境外,近两年国际市场遭遇金融危机而导致需求市场萎缩,加剧了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上游产业过剩。
太阳能光伏的上游产业特别是多晶硅制造具有高耗能、高污染与嵌入式碳排放的特点。多晶硅制造过程中不易从产品中分离出来,具有极大的隐蔽性的碳排放,被称为嵌入式碳排放(IEC,InbuiltEmissionofCarbon)。由于光伏电池具有
低碳产品的光环闪烁,这部分碳排放容易被忽视。
有数据表明,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九成以上的原材料需要进口,九成以上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则销往国家市场。太阳能被称为最大的无污染可再生能源,但其重要原料多晶硅的生产业态却是高污染的。
从碳排放视角看,等于是把嵌入式碳排放与污染留在国内,进一步约束国内碳排放量的空间,导致在国际
低碳经济与政治层面上处于被动局面;把太阳能光伏
低碳产品输送到国外,制造节能的设施供其使用,降低其碳排放量,增加其国际
低碳经济与政治的话语权,反过来制约我国发展。
由于太阳能光伏上游产业投资过份集中与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嵌入式碳排放的特点,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多次被纠结的讨论,如果整个产业链态势不发生改变,具有面临着政策限制风险的可能。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链迫切需要打通,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下游制造与应用产业,尤其是太阳能光伏终端产品应用上要多做功夫,政府应有远见引导、政策上给予支持、阳能光伏终端产品应用上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整合国内外资金的融入利用、鼓励扶持企业界投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下游产业投资兴业,通盘合作把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打通,才能降低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面临的风险,才能优化国内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才能更好的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的承诺。
光伏 光复能 太阳能
上一篇:
造福人类太阳能超越商业更有意义
上一篇:
国家电网光伏电源并网关键技术研究获成功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