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一次能源 > 太阳能 > 光伏动态 > 强生光电目标:三至五年实现光伏发电与风火电同价

    强生光电目标:三至五年实现光伏发电与风火电同价

    来源: 环保信息网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09-09-09 访问:

      强生光电目标,是根据生产实践和科学、理性的分析,实事求是提出的,是可行的,也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强生光电提出的目标一旦实现,将推动中国全面进入太阳能应用的新时代。

      强生光电期望这些想法和建议能得到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并请我国光伏专家进行征询论证,共同为发展我国太阳能事业,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中国强生光电是一家专业生产非晶硅薄膜电池的厂家,生产1.1×1.4m第五代非晶薄膜电池,目前在江苏的南通和苏州建有两间工厂,已投产和年底投产的共有5条生产线,产能达165MW。强生光电薄膜电池目前转换率为6-6.5%,为中国先进水平,并计划通过开发非晶微晶叠加技术,到明年下半年使转换率提高到7.5-8%。强生光电目前已取得欧洲TUV和美国UL认证,是中国薄膜电池工厂中唯一取得双认证的企业。强生光电今年8月3日向全球宣布,薄膜电池每W销售价1美元,为目前光伏电池市场最低价。

      强生光电根据我国发展新能源的大方向,近期提出目标——三年实现光伏发电与风电同价、四至五年实现光伏发电与火电同价。强生光电为什么要提出太阳能发电3-5年内与风电、火电同价的目标?强生光电的目标能不能在3-5年内实现?在这里,我们希望以事实、实践和理性分析来回答这些问题。

      一、强生光电为什么提出太阳能发电要在3-5年时间里与风电、火电同价?

      太阳能是最清洁、最环保的能源,其能量是水电、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无法相比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太阳能也是本世纪最有可能替换传统化石能源的最理想的主要替代能源。近几年,全球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和应用取得较快的发展,但90%以上的项目使用高成本的晶硅组件,成本瓶颈一直未能有效突破,90%以上的项目必须依靠各国政府的政策补助才得以支撑。高成本仍然是当前太阳能普及应用最大障碍和核心问题,尤其是以晶硅组件建设的光伏系统,发电成本目前约是风电的3-3.5倍,是火电标杆价的4-5倍,高成本成为太阳能普及应用的最大瓶颈。能不能尽快发展一种既不要政府补贴、成本又接近风电、火电的低成本的太阳能组件和发电系统,是太阳能产业下阶段能不能快速、健康发展和全面应用的关键。目前全球太阳能发电所占比例只有0.25%,如增加至2.5%,将有10倍成长空间,如能达到25%,将有100倍巨幅增长。一旦实现太阳能发电与风电、火电同价,它将以巨大的应用优势在中国和全球迅速普及,人类也将真正全面应用这一既清洁、成本又低的替代新能源,这也将使光伏产业成为本世纪继IT产业后的又一新兴产业而取得爆炸性的发展。强生光电“与火电同价”目标的提出,顺应全人类寻求和解决新能源紧迫形势的需要,顺应政府推进光伏应用的政策导向,顺应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能不能在今后的三至五年内实现光电与风电、火电同价的目标?

      实现光电与风电、火电同价的目标,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印象中,似乎是一件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事情。强生光电认为,这是对光电发展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太阳能发电应该是一项普及型、应用型产业,要尽快实现光电与风电、火电同价,当前必须对发展光电产业重新定位、统一认识,并切实解决好两个重大问题:

      第一,要使光伏组件的生产成本在三年内迅速降至每W4.00元人民币(0.50美元);

      第二,要使光伏发电系统建造成本在三年内降至每MW1000万元人民币以下。

      以上组件制造和系统建设的成本目标,为当前晶硅光伏组件生产和应用成本的40%左右,需要在今后几年内成本降低60%,其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强生光电经过自己的实践和理性的分析,坚定地认为,这一降本目标的提出是可行的,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关键在于如何坚决地、尽快地解决好认识与实践中的几个重点问题:

      第一,制造和使用什么样的光伏组件?

      光伏组件是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占整个光伏发电系统成本的50%以上。降低了组件成本,就可以降低光伏发电系统建造成本,降低了系统造价,光伏发电上网电价就可以大幅降低。怎样降低组件成本?制造和使用什么样的光伏组件十分重要,强生光电可以肯定回答:非晶硅薄膜电池是最佳选择。非晶薄膜电池无论与晶硅电池或与其他薄膜电池相比,都具备独特的优势:

      一是非晶薄膜电池具有产业链短,便于大规模、批量化、连续化生产的优势。非晶薄膜电池在工厂封闭式车间流水线生产,从玻璃上线到成品入库,整个流程只需要4-5个小时,便于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而晶硅电池产业链很长,从采矿、冶炼、提纯,到拉晶园、切片、酸洗、蚀刻、封装等,上下游生产需要10多个环节,导致生产周期长、制造成本居高不下;

      二是非晶薄膜电池生产过程具有能耗低、无污染的优势。薄膜电池的主要材料为普通玻璃、硅烷等气体、氧化锌和铝靶材等,全部原辅材料只有10多种,而且这些材料市场供应充足,没有原料瓶颈。非晶薄膜电池生产过程中只有极少量尾气排出,经过燃烧处理,可实现零排放。非晶薄膜电池生产过程的电耗只有晶硅组件生产电耗的六分之一;而晶硅组件在炼矿、拉棒、蚀刻等生产环节污染高、能耗高,晶硅电池20年的发电总量中有近一半在生产环节消耗掉。目前,中国晶硅组件以出口为主,一边将清洁能源输送出国,一边将污染和能耗留在国内。据了解,近期日本、台湾等一些晶硅工厂正计划迁入中国,其中不仅有成本原因,更有环保和能源的问题,这不仅使中国进一步成为晶硅组件生产大国,同时,也成为高污染、高能耗的受害者;

      三年实现光伏发电与风电同价、四至五年实现光伏发电与火电同价

      其次,要实现非晶薄膜电池的低成本,原辅料配套十分重要。在薄膜电池成本中,导电玻璃约占原料成本35%左右。强生光电把降低导电玻璃成本作为首要任务,计划自已制造TCO设备、自行生产TCO玻璃,这样可使原料成本降低40%以上。目前,强生光电已在美国建成一条TCO玻璃溅射中试生产线,效果很好。强生计划以后每条新建的薄膜电池生产线,都要配置自行开发制造的TCO导电玻璃生产线,实现从普通玻璃进厂到电池成品入库的全配套自行生产。普通玻璃在中国供应充裕、产能过剩,薄膜电池的发展还可以带动我国玻璃行业的发展;其他一些材料,如EVA粘合膜,我们正在中国寻求合作生产伙伴;包装等其他配套原辅料,强生目前已在自行生产。强生光电的目标是薄膜电池98%以上原辅料要在中国由强生自己生产或合作生产,实现原材料的全面国产化,使自我配套能力最大化、成本最低化;

      再次,全力推进技术创新、实现非晶薄膜电池转换效率的稳步提高,是实现电池组件低成本的又一重要关键。强生非晶薄膜电池目前转换率稳定在6%以上,为国内先进水平。但这一转换率还是偏低的,反之提升的空间很大。我司正在与国外几家著名大学联合开发一种既可提高转换效率、又是低成本、高生产效率的非晶微晶叠加工艺和其他几项提升转换率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有望明年下半年可应用到批量生产中,到时,强生薄膜电池在继续保持低成本优势的基础上,转换率可提高到8%以上。我们认为,通过2-3年时间努力,使非晶薄膜电池转换率提高到9-10%是完全有可能的。

      对于光伏组件转换效率高低的问题,目前在认识上也存在一些误区。有些人员总认为转换率高的就是好电池,而非晶薄膜电池转换率比较低,因而评价不高。但我们认为,光伏电池是用于发电的,发电是按千瓦时计算成本和上网电价的,电应该是一种数量巨大的生产资料,而不是消费品,价格是最核心的,能不能做到与火电同价是最重要的。非晶薄膜电池目前转换率较低,但应用在荒漠地区建设电站,仅增加了一些支架和安装成本,这些成本的增加是有限的。我们以目前建设1MW光伏电站为例,晶硅组件的电站造价要2800-3000万元,非晶薄膜组件的电站造价只需要1500万元, 三年中,可使非晶薄膜电站造价降至1000万元人民币,而且非晶薄膜电站年发电量比晶硅电站高出10-15%,每度电的发电成本仅为晶硅的40-45%,因此,当前不需要“以转换率论英雄”,不需要因刻意追求转换率而迷失降低成本的核心,而应以发电上网的成本作为衡量和评判光伏组件优劣的主要标准;另一方面,非晶薄膜电池在能耗、环保方面具有其他光伏电池无法相比的优点,要进行统筹分析,非晶薄膜电池的总体优越性完全可以弥补目前转换效率偏低的弱点,同时非晶薄膜转换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一弱点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完全能在近几年内获得根本性改观。
    光伏 光复能 太阳能

    分享到:

    上一篇:GT Solar 在上海开设新亚洲总部太阳能设备供应商
    上一篇:9个10MW光伏项目将在9月份完成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