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能源供应的鸿沟来临,依靠外援的佛山该如何应对?今年起佛山向“可再生能源”应用全面进军,佛山市政办日前发布消息透露,《佛山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2009-2020)》(以下简称《规划》)已出炉。目标包括:到明年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太阳能发电总容量达到5000千瓦等。据悉,这是佛山市政府首个“可再生能源”应用规划。
太阳能和浅层地能较丰富
能源供应已成为佛山发展之忧,“一次能源供应主要依赖省外调入和进口,未来完全依赖化石能源(含天然资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来解决本地能源需求增量十分困难。”《规划》指出。
在这一严峻形势的挑战下,如何构建清洁、高效、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对于能耗大市佛山来说已迫在眉睫,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题中之义。
“佛山地处亚热带,雨水丰富、水源充足,大部分地域属于富水土壤,土壤的含水率高,且地下水位较高,丰富的水资源和太阳能资源,为浅层地热能和太阳能利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再者因夏季时间长,建筑空调制冷能耗大,生活热水需求旺盛。浅层地热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属于低品位能源,最适合满足生活用能的需要。”《规划》分析认为,佛山市太阳能和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比较丰富,其建筑应用前景广阔。
将建小型光伏发电站
《规划》中,再生能源应用时间表已排出。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佛山将先在城区推广普及太阳能一体化建筑、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在农村和小城镇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目标是到2010年,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到2020年,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约500万平方米。
在太阳能发电方面,拟建设屋顶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设施、建设小型光伏电站、公共设施照明中推广使用光伏电源和风光互补路灯照明,另外还包括做好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战略储备。到2010年,太阳能发电总容量达到5000千瓦,2020年达到10万千瓦。
热泵技术也将推广。如对具有冷热需求的建筑,如宾馆、酒店、养老院、医院、企业,推广采用热泵冷热联供系统和回收余热的热泵热水系统,研究开发深层地热发电技术。至2020年20%—30%的新增建筑面积采用热泵供热水或空调系统,建立起适合本地建筑特征的热泵和空调技术规范及标准。
建立建筑节能发展专项资金
佛山还将降低技术和价格门槛,试图把可再生能源应用水平推至“国内先进”。
政府对再生能源的推广力度在规划中可见一斑。如把可再生能源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已纳入佛山市科技发展规划,力争到2015年基本形成新能源技术和产业体系,满足大规模开发利用的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力度,建立建筑节能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研发等。
加强国际合作也纳入《规划》部署中,包括拓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融资及国际先进技术的转移途径,如与佛山市的友好城市共建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和创业的国际化载体、利用清洁发展机制(CDM)、利用国际基金组织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等。
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的资源,它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