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光伏产业的投入血本无归,我的政治生涯也就此结束了。”
提到四年前发起的那场“豪赌”,59岁的新余市市委书记汪德和,激昂中仍透露几分悲壮。
当时全年财政收入不过18亿元的新余市政府,无偿提供两亿元启动资金,为第一家前来投资的光伏企业赛维征用土地、建造厂房、购置设备。
人家不敢借,时任市长的汪德和敢借。
一切只许成功,不能失败。而正是这次“豪赌”,使新余从一个鲜为人知的江西腹地小城,几年之间蜕变成全国最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之一。新余“一夜成名”,让更多“先天不足”的内陆中小城市看到了跨越式发展的希望。
新余市华丽转身的背后,用“乌纱帽”押宝的汪德和何所思、何所想?5月19日,来京公干的汪德和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留给我们的只有光伏”
记者:我们注意到新余是江西省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9.3%,工业化率达到55.9%,甚至超过省会南昌(2008年工业化率38.3%)。近几年高速成长的光伏产业让新余市脱胎换骨,请问当初你们为什么选择光伏产业?
汪德和:多年以来,钢铁业一直是新余市的支柱产业,财政贡献率最大、就业安置人数最多,没有钢铁业也就没有新余市。比如2003年我刚上任当市长时,钢铁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七成,财政贡献率高达58%左右。但“一钢独大”的单一产业结构,显然难以引领新余市走上兴市富民的道路,它的最大劣势在于,一旦钢铁市场打喷嚏,整个新余市的经济都要感冒。培育新的产业,形成更合理的工业结构,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再发展传统工业,我们毫无优势可言:地理位置差,难以聚集人才,配套设施薄弱,产业链不支持。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调研,我们觉得新兴产业可能会是一个突破口,其中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和海洋能四大开发技术的新能源产业,当时国内研发生产水平都比较滞后。
适合新余市的新能源产业到底是什么?我们不临海,也没有合适的风场,开发海洋能和风能缺乏天时地利,生物能的发展潜力很大,但要消耗大量粮食作物,只有太阳能产业即光伏产业,对我们来说没有明显的限制条件。
记者:如你所说,新余市既无地理优势、又无资本和人才优势,为什么光伏产业企业会选择新余?
汪德和:我们的优势在于抢先一步,因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从2004年起我们用了一整年进行调研,2005年正式提出推动光伏产业发展,并把它作为“一号工程”加紧实施,可谓举全市之力。
我们与赛维这样的光伏企业始终保持积极沟通,双方的目标可谓不谋而合,很快就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2005年7月,我们与赛维签订正式合同,同年11月项目开始投产,2006年5月便生产出第一炉产品高纯硅片。2007年7月,赛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2008年,赛维上缴利税2.8亿元,创造了16000多个就业岗位。
短短两三年内,赛维从一家默默无闻的新兴企业,变为全球知名的高科技新能源企业,同时也带动了新余的光伏产业做大做强,让新余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这都证明我们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光伏 光复能 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