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的“冶金法太阳能多晶硅制备技术及应用研讨会”上获悉,冶金技术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将成为发展光伏产业的主流技术,同其他制备硅材料技术相比,它具有“成本低,投资回收快,环境友好”等特点,同时我国太阳能多晶硅冶金技术尚不规范,制约了产品的大规模市场应用,需要通过工艺的进一步优化,进一步降低成本,为此,与会专家代表向关心太阳能光伏的业界人士和政府部门发出题为《厦门宣言》的倡议。记者还从此次会议上了解到,厦门市正在制订相关政策措施,准备打造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百亿元产业集群,争取把厦门市发展成为海西重要的光伏产业城,成为国家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
在《厦门宣言》中,参加冶金法太阳能多晶硅制备技术及应用研讨会的全体代表发出了加强合作、鼓励创新、尊重科学、加强示范、政府支持、社会关心的呼声,希望通过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冶金法太阳能多晶硅以及配套的模组制备技术,在未来光伏市场中占有更大的比重。
面对目前国内冶金法太阳能多晶硅企业各自为战的现状,《厦门宣言》呼吁共同发起成立冶金法太阳能多晶硅产业联盟,并成立冶金法太阳能多晶硅技术发展路线图制定专家组,通力合作,鼓励创新,持续不断地改进提纯工艺,尽快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占领太阳能多晶硅市场。
《厦门宣言》建议,共同指定一家机构为冶金法太阳能多晶硅电池公共测试平台,加强横向联合和协作,同时鼓励冶金法太阳能多晶硅研发机构、生产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企业的合作,建立冶金法太阳能多晶硅光伏示范电站,展现冶金法技术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据了解,近年来厦门市利用良好的资源、区位等优势,使太阳能光伏产业飞速发展。2008年厦门市光伏产业产值达到12.46亿元,同比增长140%,占福建省光伏产业的51.5%。
“发展光伏产业对厦门而言,一是节能环保的需要,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而且,厦门有研发能力,有科研基础。厦门市政府对光伏产业高度重视,正在拟订全新的产业发展规划。”厦门市副市长叶重耕表示。
据介绍,厦门地处闽东南地区,全年日照时数2200~3000小时,太阳辐射年总量约5016~5852焦耳/平方米,属光照三类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目前,厦门已有一些太阳能电池的硅料生产和封装企业,还有一些企业从事研发工作。
厦门市科技局副局长孔曙光表示,争取在厦门规划若干个太阳能光伏产业园区,有计划、有目标地去培育这些产业的集中区。
孔曙光透露,厦门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将包含多种内容。首先,给予太阳能光伏产业资金支持。厦门市政府将把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厦门市工业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全力支持太阳能光伏企业,致力于引进和培养太阳能上下游企业,形成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有效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信贷资金投入、引导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于太阳能光伏产业项目,对于发展较好的太阳能光伏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其次,为太阳能光伏产业提供市场支持。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政府首购制度,太阳能光伏企业或科研单位生产或开发的试制品和首次投向市场的产品,技术先进、质量优良且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经认定,由政府进行首购。建立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将光伏产品列入节能环保产品目录。为太阳能光伏产业提供市场支持。第三,将加强太阳能光伏技术和人才的引进和开发、加强海峡两岸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合作与交流等。
本次会议由厦门市科技局与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新材料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单位支持,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立时等19位专家代表在大会做了报告,达成了30多个产学研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