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研究员胡润青指出,金融危机浇灭了全球光伏产业的“投机情绪”。由于多晶硅价格大幅下跌,导致安装成本在最近三个季度内大幅下降,这将进一步加快光伏并网发电的步伐。
2008年,多晶硅价格一度被暴炒至480美元/公斤,但2008年第四季度起,这一价格出现过山车般的下滑,一路跌至100美元/公斤以下。中国作为光伏产品第一大生产国,98%的产量依靠出口,由于国外光伏市场大幅萎缩,导致国内企业损失惨重。
但胡润青指出,“投机情绪”被浇灭后,“目前光伏产业正经历一个转折点,成本进入快速下降通道,这也有利于政策扶持。现在正是启动国内市场的好时机。”
以国内主要的光伏企业,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纽约交易所代码:YGE)为例,其光伏组件的平均售价由2008年第一季度的4.11美元/瓦下降到第四季度的3.19美元/瓦。安装成本降低,将有助加快发展国内光伏并网发电和光伏建筑一体化。
国际太阳能学会(ISES)副主席David Renné表示,多晶硅的理想成本应维持在40美元/公斤,“金融危机只是使光伏组件和系统价格恢复正常而已,或许正因为如此,光伏发电可以更快达到电网平价(grid parity)的目标。”
David Renné指出,按美国经验,要达到电网平价,就要将光伏组件的价格降至1.25美元/瓦,系统价格大约是组件价格的2倍,目标价格为3美元-4美元/瓦,目前的系统价格还需要下降一半。他认为,目前成本下降正在加速,可能在五年内就能达到这一目标。
目前,国内另一家光伏组件生产企业,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纽约交易所代码:STP)已计划,通过两年到三年的时间将光伏组件的总成本控制在1美元/瓦。而金融危机,恰恰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