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夜幕降临,息烽县永靖镇立碑村5个村民组的道路旁,会准时亮起一盏盏漂亮的宫灯。新近安装的120盏完全靠太阳能提供电力的景观路灯,不仅让这个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告别无路灯状况,还为该村新添一景。
同样感受着这种新能源的还有贵阳市实验三中的师生们。去年12月竣工使用的370平方米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源源不断为寄宿师生提供洗浴热水,每次可供900人洗浴。
我省年平均日照时数1200小时左右,太阳能辐射量全国最低,仅约为全国平均值的一半,是“太阳能辐射五类省”。开发使用太阳能资源似乎“先天不足”的贵州,近年在推广太阳能器具上却并未落后。市场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已有上百家太阳能企业在贵州建立了销售网点,销售量年增幅平均高于20%。仅太阳能热水器,贵州市场2008年销售量就逼近了6万(台)套。不断升温的营销态势开始催生行业专业市场的出现,我省乃至西南地区首家太阳能专业市场万达太阳能专业市场落户遵义,100多个品牌太阳能热水器以及太阳能照明等相关产品进场经营。
为使太阳能产品本土化,在省科技厅、省节能办等相关部门支持下,一批开发适应贵州气象特点太阳能产品的本土化太阳能企业破壳,在科研、生产上取得长足进步。其中仅贵阳太能太阳能公司,成立之后的两年间就申报了7项专利,其生产的高热能、高抗灾产品已开始批量投放城乡市场。
6月12日,在立碑村参加太阳能路灯性能现场会的省节能办李光琪副主任用“两个节约一个转变”来概括使用这种新能源的好处——为国节约能源,为民节约钱财,同时促进了老百姓能源观念的转变。
“要不是亲眼看见,真想不到太阳还能这样用”,立碑村村民难掩欣喜和好奇。村主任王荣飞说,安装120盏路灯村民还未花一分钱,自然也不用为后续的电费分摊。已正常使用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近两年的贵州省物资学校,一年就节约电费11万余元。据业内人士估算,目前全省已经使用的太阳能器具最少每年为贵州节约电能6亿度,少支付电费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