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匆匆赶到上海兴国宾馆,参加一个由上海市有关部门组织的小范围座谈会。
当天到场的,还包括CSI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天威英利董事长丁强、常州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等多位国内太阳能公司高管。
在座谈会上,“上海市应如何开放太阳能市场”、“新能源政策如何制定”成了热门话题。
一位参会企业人士向CBN记者透露,政府出面召集会议,是为听取企业意见,未来可能会出台新能源发展规划。
早在2005年,上海已发布过《2005年~2007年上海市开发利用太阳能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目标是到2007年,光伏电池组件产能达150兆瓦~200兆瓦,光伏电池单片产能达100兆瓦~150兆瓦,产值100亿元。
“四年前,太阳能产业刚起步。那份计划对光伏电池组件和单片产能的规划比较大。”招商证券研究员汪刘胜说,“但国际市场发展太快,仅无锡尚德一家企业2008年的组件和电池产能,就是上海这个规划目标的4倍。”
“2003年、2004年时,苏沪两地起跑线相近。但经过这几年,江苏聚集了诸多民营企业,上海的公司数量较少,且多为国有。”一位与会人士对CBN记者说。
2008年,江苏省硅基太阳能电池产量达1580兆瓦,居全国第一。相比已具产业规模的江浙,上海优势是软环境,如研发、市场、人才及融资,而非制造基地。
上海交大泰阳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元昊不否认两地差距。无锡尚德目前产能达1000兆瓦,江苏的林洋、CSI阿特斯、常州天合等公司,未来3年内的产能目标将达到上千兆瓦。
“上海应错位发展,吸引企业来沪设研发中心和投资部门。”LDK总裁佟兴雪建议“可把关键材料、关键技术放在上海”。LDK已在江西建了一个近千人的研发团队,但不排除在上海另设研发中心。
CSI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透露,上海有德勤等四大会计事务所,还有众多投资机构,这些优势无可比拟。
上海太阳能市场潜力何在,政府将出台什么政策,也是各方关心议题。
与会官员表示,上海将加快应用市场推动,也应考虑财政支持。不过,会上并未对外披露具体政策。
“在上海太阳能市场的开发上,我的理解就是屋顶和BIPV。”佟兴雪说。
所谓“BIPV”,是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该技术现在已被政府所鼓励,今年各相关部委已经发文,将对这种应用给予20元/瓦的最高补贴。
瞿晓铧表示:“寸土寸金的上海,没有太多荒地建设新电站和电厂。但上海会创造出很大的太阳能展示平台。”
他说:“虽然市区建筑高楼不适合安放太阳能,可如此多的工厂厂房、居民普通住宅、别墅都可装上太阳能电池组件,对企业有很强吸引力。”
航天机电一位内部人士表示,除了已启动的上海崇明1 兆瓦光伏发电站和世博园区10兆瓦太阳能应用之外,上海暂无大型太阳能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