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消息 5月6日,为期三天的第三届国际太阳能光伏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正式开幕。 展览面积达6万平米的展馆内汇集了来自国内外850余家太阳能光伏企业,从光伏生产设备、材料、光伏电池、光伏产品和组件到光伏工程及系统展商覆盖了整个产业链。
香港上市的阳光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兼执行董事谭文华向和讯网介绍,自太阳能光伏业在中国兴起的四五年来,仍处“两头在外”状态,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大冲击,受外向型经济、技术高端、成本较高等问题的制约,后续发展亟待政策扶持。
“行业受金融危机冲击大”
光伏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主要是:硅料——硅片——配辅料——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产品。
所谓“两头在外”,即硅料从国外进口,而产品亦销往国外发达市场。
“太阳能光伏企业是外向型经济,所以此次受金融危机冲击很大。”谭文华说,“以阳光能源公司为例,2007年生产的硅片超过一半都用于出口,而2008年由于国家上调了税率,出口比例有所下降,2009年虽然国家又恢复了税率,但金融危机爆发,希望国外国内市场可以各占50%。”
谭文华此次在展览会上租下了两个展位,他向和讯网坦率地表示,“金融风暴袭来后,我们公司一开始并不愿意参与低价竞争,没有低价抛货。但是现在公司面对严峻的市场,在上个月决定产能开满,陪客户共同度过低谷。目前硅片售价已从原来的58元每片降至17元每片。幸好由于原材料也从最高峰的450美元每公斤跌至现在的70美元左右,企业仍能做到不亏损。现在产品库存已经清空,原材料库存仍有剩余。”
宏源证券分析师就在其最新的行业分析报告中指出, 2009 年一季度,很可能是光伏产业历史上最坏的时刻,对于许多公司来讲,经济危机的影响此时才真正体现。预计要到今年三季度的财报,情况才可能有所好转。
“真正的困难是政策问题”
业内人士普遍承认,光伏产业是一个“政策市”,由于“高成本”的先天缺陷,使其若没有政府鼓励和补贴政策扶持,就无法与常规能源行业进行竞争。这不仅仅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如此,在其他发达国家也是如此。
谭文华介绍,目前全球光伏行业发展最好的依次是德国、西班牙、日本。
以日本为例,日本一度是超过德国的全球光伏容量最大的国家,后因为取消国家补贴,被德国赶超。但最近日本首相宣布将重启太阳能鼓励政策,这将是日本经济转型中的核心战略之一。并希望能够在2020年左右将太阳能发电规模在现有基础上扩大20倍,达到世界第一。
另外,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把对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作为他“新政”中的产业项目。
对比国外扶持政策的大手笔,我国三、四月份推出的扶持政策虽然利好市场,但却以“示范性意义为主”,实际作用略小。
国家今年出台了《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确定对建筑物的太阳能光伏应用实施补贴政策,每瓦补贴20元人民币。
根据2009年中央本级支出预算,今年国家用于可再生能源的支出预算为4亿元,即使这4亿元全部用于“太阳能屋顶”计划项目的补贴,总计也只能补贴到20兆瓦的光电项目。而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多晶硅产量已达到1000兆瓦, 2008年,多晶硅产能已经接近3000兆瓦。
相比国际危机,我们现在更重视国内市场,所以真正的困难其实是政策问题。”谭文华坦言,“这个产业不能完全市场化,替代能源的价格是传统能源的4到5倍,没有政策拉动,行业不可能推进。我们现在亟待新能源振兴规划出台。”
但是,国金证券分析师在其最新的行业分析报告中指出,对太阳能行业的投资思路应该跳出眼前的盈利困境,更多地从全球能源变革的大背景出发考虑问题。
与其观点不谋而合的是,谭文华对于行业未来依然非常看好。他表示,发展新能源行业一方面可以救助和发展国内规模化的太阳能产业,另一方面也是让中国重新树立发展绿色能源的负责任的国家形象,符合整个世界趋势。
有专家认为,此前已经制定完成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都是针对既有行业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而目前正在制定的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则是首次瞄准中国未来的新兴产业,特别是将与中国接下来的能源结构调整相结合,因此具有重要的影响和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