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火力发电的企业陷入了煤电谈判的僵局时,光伏发电行业的13家龙头企业高调地聚集在一起定下了实现1元/度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目标,直逼火力发电成本。
4月28日,无锡尚德、江西赛维LDK、中能光伏、保定英利、晶澳太阳能、洛阳中硅、新光硅业、峨嵋半导体材料厂、江苏顺大、中电科技45所、中电科技48所、京运通科技、天合光能等13家业界巨擘出现在2009年中国(洛阳)太阳能光伏产业年会上,共同签署了《洛阳宣言》。
这一宣言明确了整个产业的近期发展目标,即在2012年实现光伏发电每千瓦时1元钱的上网电价目标。
一元
虽然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对太阳能发电进行“舆论造势”,但是今天太阳能的市场发电的份额依然很少,高成本被视为是形成这一局面的症结。其中原料硅的价格成为这一成本的风向标。
我国的光伏产品98%以上出口,主要的目的地是欧美国家。2008年的金融风暴使得欧美国家的需求锐减,终端收紧了袋口之后,我国光伏产业上下游的企业也遭遇困局。根据相关统计,2009年一季度,光伏组件企业50%以上的产能放空。
这一压迫下,原料硅的价格也上演跳水,从2008年初的500美元/千克到现在的不足100美元/千克。据介绍,在原来太阳能发电的高成本构成中,硅材料的成本占了70%。如今,情况大为好转。
即便是现在低于100美元/千克的报价在马学禄看来“降价的空间还大得很”,天威英利集团预计在今年底投产产能为3000吨的硅料生产厂,投产的晶硅成本价格预计在24-28美元左右。“我们卖出去50美元,也都还有20多美元的毛利空间。”马学禄说。
另一家硅原料生产商江苏中能光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则提出了25美元/千克的晶硅价格。
“目前来看,全世界的硅材料的产能已经过剩。我们看法是未来降到50美元/千克应该不是太大问题。”上海长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卜诗尧说,“如果硅的成本可以降到50美元,那太阳能发电的成本降到2块以下不是问题。”
现在,某些光伏发电报价已经到了2元/度以下。3月底,甘肃敦煌1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工程在北京开标,投标的18家企业中最低价为0.69元/度,最高也没有超过2元/度,均价在1.5元/度左右。这次招标的结果也被一些业内人士视作光伏发电价格下调的预演。
“虽然不排除可能有的企业只是想中标宁可亏本做,但是能报出这样的价格证明在日后依然有利润空间。当下是1.5元/度的报价,那在三年后实现1元/度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卜诗尧说。
时间
“这个相当于大家的一个共同誓言。”英利集团的首席战略官马学禄告诉本报记者,“而且很多公司可能突破2012年这个点,提前实现1元/度。我们就肯定不会等到2012年,最晚在2011年就能实现。”
但即使是原料价格大幅下降,用三年时间去实现1元/度对于许多业内人士也成了一个悬而未决的目标。
虽然马学禄认为2012年肯定能够实现,甚至能够提前实现,但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杰义说,“最终的1元/度肯定是没有问题。但是这是一个过程,具体时间点就不太好说了。”他对此持保留意见。
早在2007年我国的太阳能电池产量就占到全球的27%,是世界太阳能电池生产的第一大国,2008年的产量更是比去年同期实现翻番增长。但国内实现安装的组件仅为40兆瓦,是全国产量的1/50。
成本过高是国内光伏产业迟迟打不开局面的关键因素。以前,国内的光伏产品还能够依靠出口,但国外的需求已经大幅减少,使得国内的企业不得不将眼光抛向国内市场。
这就对成本的要求更加严格。“如果达到一元一度,才能够大规模商用。”王杰义说,“但国内的价格现在离商用还有一定距离,除非有特大的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