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一次能源 > 太阳能 > 光伏动态 > 价格撕杀拼出路 中国光伏产业平价悬疑

    价格撕杀拼出路 中国光伏产业平价悬疑

    来源: 环保信息网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09-04-28 访问:

      敦煌10MW并网型光伏发电项目招标在报出0.69元人民币千瓦时的超低价格之后,发改委一直迟迟没有宣布招标结果。这个价格,让发改委真的很难以决策。

      价格撕杀拼出路 中国光伏产业平价悬疑

      但在近一个月的等待中,厂商的情绪也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一开始所有人都被这个价格所震惊,几乎所有的竞争对手都称其行为在搅乱市场。但最近一些业内人士的思想在转变:也许,低价才能真正启动国内市场?

      价格是启动市场的分水岭?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的德国、西班牙等国制定了对可再生能源大力的支持政策,使得全球光伏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中国也诞生了以无锡尚德为代表的一大批光伏企业,并在2007-200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电池组件生产国。虽然长期以来,中国光伏产业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局面一直没有得到改善,传统晶体硅光伏产业高耗能、高污染的问题对中国环境影响也日渐突出,但供不应求的局面仍然使得大量资金跟风投入,中国光伏产业一片繁荣景象。

      全球金融危机不期而遇,国外市场迅速萎缩,完全依赖国外订单的中国光伏企业遭遇彻骨寒冬,已经有大量企业停产、倒闭。虽然欧美国家为振兴经济,都制定了宏伟的新能源的发展计划,但市场回暖尚需时日,中国全球第一的巨大光伏产能成了沉重的负担,并导致严峻的社会问题。

      因此,启动中国国内太阳能应用市场就成为中国光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迫切需求,刚刚进行的敦煌10MW并网型光伏发电项目招标更成为了国内众多光伏企业的救命稻草——国家主管部门表态将以此项目确定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并确定放开的市场规模。

      太阳能发电作为前瞻性新能源还需要政府补贴,在欧洲、美国、日本都是如此,但电价补贴的额度和市场的规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每度电补贴的额度过高,中国政府能放开的市场就有限,那对国内光伏产业来讲意义就不是那么大了,毕竟中国光伏产业已经现有3GW的产能,如果每年仅放开数百MW的市场,分摊到每个企业头上仅是杯水车薪,中国光伏产业仍然面临整体生存危机。

      那什么价格是市场启动的分水岭呢?

      如果光伏发电上网电价能够达到或者接近风电的上网电价,相信国家会象支持风电每年数GW的扩产装机一样,全面放开光伏发电应用市场,这才是中国光伏产业生存与发展的现实的条件。

      那么这个电价应该低于1元人民币千瓦时,甚至达到0.8元人民币千瓦时的水平!

      这个电价,现实吗?中国光伏企业能够达到吗?

      敦煌项目的招标结果令人震撼!国投华靖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报出0.69元人民币千瓦时的上网电价!虽然这个价格引来一片哗然并广受质疑,但国投电力的负责人看起来信心满满。

      毋庸置疑,0.69元人民币千瓦时的上网电价对于中国大多数光伏企业尚是一个难以企及的价格水平,国内主流光伏企业孜孜以求的目标还是在2012年才达到的1元人民币千瓦时的上网电价。但到2012年这些企业是通过怎样的方法达到的呢?2009年1月,一份由一些国内光伏企业巨头结成的联盟已经将报告上交了科技部等主管部门,具体细节不得而知,但据披露方案所制定企业涵盖了所有光伏太阳能企业的上下游,既有无锡尚德这样的光伏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企业,亦有赛维LDK这样的硅片生产企业。由于为集体制定的结晶,所上交方案极为科学合理,包括采用哪个厂的硅片、哪个厂的电池片、哪个企业的组件都有提及,可操作性极强……可以想见,这不是通过市场竞争,而是通过利益联盟,在一片和谐的氛围中实现的——整个产业链良好生存(尤其是参与企业),提高技术水平(需要时间与投入),压缩利润(这曾经是一个催生首富的暴利的行业),高纯度硅的价格回落到本来20-30美元公斤……。但,金融危机来了,经济危机来了,市场迅速消失了,中国经济受冲击最大的中国光伏产业在残酷的生存危机面前还能幻想和谐吗?其时已经是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时刻,大量企业投巨资扩产的设备刚刚就位,许多企业高价囤积了大量的硅材料,这时让他们做到1元人民币千瓦时上网电价确实有些勉为其难。但,可以看出,这个价格理论上确实是可以实现的。目前硅价已经迅速回落了,为了生存,产业链中的水分必须迅速挤干,破产、兼并、重组看起来残酷,但可以剥离掉高昂的设备折旧、高价库存……曾经显赫的中国光伏企业如能迅速卸掉包袱,还是可能获得发展的机会的,1元人民币千瓦时的上网电价现在是可以实现的!

      核心竞争力是获得市场的保证

      那么,1元钱千瓦时的上网电价是否意味着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做到了全球最有竞争力的技术能力与产品成本水平了呢?

      据报道,美国FirstSolar公司是生产碲化镉(CdTe)薄膜太阳电池的企业,2008年实际产出量达到503MW,且平均生产成本已降到每瓦0.98美元。PacificCrest公司分析师MarkBachman对FirstSolar为Sempra能源公司所建,坐落于美国的内华达州产能达12.6MW的薄膜太阳能发电厂每千瓦小时的成本进行了分析,定价为每千瓦小时7.5美分,显现出其平价上网的实力。

      看来差距是显著的,中国光伏企业在生存边缘为维持生计勉强达到的成本极限,对FirstSolar而言却是利润颇丰的回报!中国作为全球制造工厂,低廉的劳动力价格、极限的成本控制、完善的代工体系下生产出的产品居然没有竞争力了!差距在哪里呢?

      又是技术落后了!

      FirstSolar的法宝是其掌握的碲化镉薄膜太阳电池技术。其实从全球范围来看,国际光伏产业的技术发展已在朝着低成本、低能源消耗、低环境影响的薄膜电池技术、高转化效率的趋势发展,国际光伏巨头们大都放缓了晶体硅太阳电池产能的扩张,转而加强了对低成本、新技术的非晶硅、碲化镉、铜铟硒等薄膜电池以及柔性电池、高效Ⅲ-Ⅴ族电池的投入,并规划了雄心勃勃的新技术的扩产计划。全球排名第一的Q-Cells公司虽然晶体硅电池产能巨大,但早已全线推进现有商业化薄膜电池技术,对非晶硅、碲化镉、铜铟硒等薄膜电池均有投入,并实现了初步的产业化。SHARP公司更是放弃了多年国际太阳能产业NO.1的地位,停止了晶体硅电池的扩产,转而大力发展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计划到2010年薄膜电池投产1GW,2012年更是将薄膜电池产能扩大到6GW!SHARP意图在新一轮新技术驱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中重树霸主地位!美国薄膜电池新贵FIRSTSOLAR依仗其领先的碲化镉薄膜电池技术,以503MW的实际产量更是在2008年一举超过尚德、SHARP等大型光伏企业,排在Q-CELL之后位列全球第二,并有望在2009年登上世界第一的宝座!据SHARP预计,在2012年全球薄膜电池产量将超过晶体硅电池的产量,薄膜化正在成为国际光伏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反观国内,大量企业和资本一直在紧锣密鼓、大干快上地投资硅基础原料生产、晶体硅电池加工为主的来料加工型低端太阳电池产业项目,盲目跟风的后果是既不具核心竞争力,又不具成本优势,甚至质量良莠不齐,在市场上给中国制造再贴劣质标签。虽然国内有些主力光伏企业也认识到了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也试图在新一轮的技术主导的产业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而有所规划,但赚现钱、赚快钱的短视心态和满足于全球产能排名的虚荣(可笑的GW俱乐部),使得他们在鼎盛时期将资金疯狂地投入到了扩产之中。

      这就是中国光伏产业与国际主流产业趋势的差距!

      网上流转着一篇《寻找中国的Firstsolar》的文章,把天威薄膜列为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的Firstsolar的企业,但细究其仅仅是拆7600万欧元巨资购买了瑞士欧瑞康(Oerlikon)的一条46.5MW的薄膜电池生产线,目前设备还没有完全到位。再研究,廊坊新奥用8000万美元购买了美国应用材料(AMAT)的一条60MW的生产线,现在也只是在调试阶段。而最早提出薄膜概念并早于2008年年初即规划投资1亿美元在上海建立薄膜产业基地的尚德,和更大规划预计于2010年投产1000MW薄膜电池的LDK,也是希望通过购买美国应用材料(AMAT)的设备实现他们的目标,但这两家企业都已经因为全球经济危机搁置了他们的计划。

      现在看来,曾经风光一时的中国光伏主力企业目前还存在着巨大的生存之虞几无暇他顾,短期内不会在技术上有能力取得突破性进展。可以预见,国际光伏企业会凭借技术领先形成的价格优势,通过价格主导权制定市场规则,迅速洗牌国际光伏产业。也许若干年之后,中国又成了国外光伏巨头的技术与设备的倾销之地,中国光伏企业又象从前的家电行业、手机行业、PC行业一样,仍旧沦为全球光伏产业的加工厂与组装厂,欧美日通过不断升级的技术与设备,不断地攫取高额利润。同时,中国巨大的能源市场将又会成为欧美日企业的饕餮盛宴!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也许,他们酝酿的复兴,就是依靠这种方式!

      美欧日等主要西方国家政府高度重视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不仅将其视为摆脱当前经济和金融危机的重要工具,更将其视为获得在未来世界能源格局中领导地位和支配地位的战略依托,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新能源的发展计划。经济危机形势下抬头的保护主义,使得欧美日市场都制定了更严格的准入标准,致使粗放型的中国光伏企业短时期内很难有较大的国际市场拓展机会。而其本地企业借此时机将不论在技术上还是产业化方面通过市场独享机会拉大与中国光伏企业的距离。

      光伏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成本

      那么中国光伏产业还有机会吗?又机会何在呢?

      2009年3月23日中国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文,宣布对中国建筑领域光伏应用进行补贴,20元人民币瓦的补贴额度相当令业界振奋,要知道在敦煌项目的招标中,许多投标企业的系统成本都不到20元人民币瓦!一时中国光伏概念股票冲天大涨,当天涨幅30%-44%!业界欢欣鼓舞,甚至又有地方筹划大上晶体硅项目了,似乎光伏的春天已经到来。

      中国政府终于出手了,但这个补贴方式和额度实在是让人有些看不懂,细究之政策出台的过程也很蹊跷——作为新能源主管部门的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以及行业学会居然没参与,令人感喟不是出于应时的政治目的,就是背后有相关企业利益的强力推手。

      其实,业内人士都知道,光伏建筑一体化尚是光伏应用中很小的一部分,据统计,全球已安装光伏系统中,地面用并网型电站占70%以上,屋顶应用(含BIPV)占20%多,结合目前中国光伏应用的实际状况,就像某些企业不计成本搞的光伏大楼、最大光伏幕墙等形象工程一样,这个政策补贴仅仅还是象征和示范意义,真正决定中国光伏产业命运的还是敦煌项目后,国家通过标杆电价开放的大规模并网型光伏应用市场。与热衷于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补贴的主体主要为太阳电池制造企业不同,敦煌项目吸引了包括五大发电集团内几乎所有国内主流电力投资主体,这才完整的是光伏发展业态链。

      0.69元人民币千瓦时的投标价格考验国家主管部门领导的判断力和决策力!

      日前,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就已经上书国家发改委,质疑0.69元人民币千瓦时的合理性,担忧国内太阳能发电市场会由此出现恶性竞争,恳请政府重视.那么,究竟什么是合理的价格呢?根据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3月份对江苏省的13家光伏企业太阳电池生产成本的排摸,按照合理利润(10%~15%)计算,这13家企业平均上网电价为2.9元千瓦时。0.69——2.9,相距太大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2.9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毫无市场竞争力,用市场补贴这样的企业毫无用途,国家绝不会为了保护、挽救、扶持这样的企业而放开市场!

      0.69元千瓦时就像一个梦想,中国光伏产业平价上网的梦想,中国光伏企业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的梦想,曾经还是那么遥远,忽然到来总觉难以置信。

      谁的产品能够以合理利润支持这个价格?谁是中国光伏产业振兴的真正希望呢?

      报出这个价格的国投华靖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谁?

      上网检索这个名字,出现的是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的背景——这是一家资金和背景雄厚的国有的巨型企业。

      网上还有一则有意味的消息:150MW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落户平谷。日前,北京中锦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9.5亿元的150MW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在平谷马坊绿色能源产业基地举行开工典礼,而国投华靖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在敦煌项目投标之后,现身在这个企业的开工仪式上敦煌10MW并网型光伏发电项目招标在报出0.69元人民币千瓦时的超低价格之后,发改委一直迟迟没有宣布招标结果。这个价格,让发改委真的很难以决策。


    光伏 光复能 太阳能
    分享到:

    上一篇:中电投集团余德辉在西安听取太阳能光伏产业情况汇报
    上一篇:日本雄心勃勃地将太阳能技术作为立国之本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