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略布局之势:冀苏沪三大基地互为犄角展靓丽身姿
“攀登总是奋力前行的过程,而登顶之后是感人的壮美。”
这样的体味如今也许最能反映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此时此刻的心境。而最令人难忘的,恐怕始终是那些动人心魄的“智慧的较量”。
新年伊始,世界光伏行业重新沐浴在市场的春天里。目光敏锐的靳保芳迅速对企业的项目建设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动员令:抢抓机遇,开足马力,搞好生产,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今年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尽可能满足市场需要。原定的扩能计划不仅不能变,还要加快速度抓紧建设,可能在某些项目上还要增加数量。
“没有产业规模,一切都将无从谈起。”深谙市场之道的靳保芳十分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更引起靳保芳注意的是,2010年中国太阳能十大海外上市公司扩能达一万兆瓦,另外,国际、国内一些大公司、大集团纷纷扯起大旗,欲大举进军光伏行业。
市场局势犹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历史证明,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新的关键点上,摆在靳保芳面前的是晶龙集团向何处去?
顺应国家提出的新兴产业要做大规模的战略决策,从来不惧怕竞争的晶龙集团在靳保芳的带领下,深思熟虑,做好了大跨越、大发展的一切准备。
下好一步棋容易,而下好一盘棋则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事实上,在此之前,一盘综合的战略布局在靳保芳的心中依然成竹在胸,并且早已付诸行动,取得了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成绩。
到目前,晶龙集团已经形成了分布河北、江苏、上海三大基地三足鼎立的格局。三大基地各有侧重,互为依托,南北呼应,呈现出强势崛起的态势。
河北基地包括宁晋园区、邢台园区、三河燕郊园区,是以太阳能单晶硅为主的包括拉晶、切片、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等产品为主的基地。宁晋园区是河北省半导体材料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太阳能硅材料产业基地。年产单晶硅6000余吨,产量连续8年居世界之最,其生产的太阳能级、半导体器件级和集成电路级硅单晶在业界享有盛誉。目前,硅片年生产能力达5亿片、太阳能电池片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兆瓦。
江苏基地包括扬州园区、东海园区,是以太阳能多晶硅为主的包括拉晶、切片、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等产品为主的基地。太阳能电池片年生产能力达到近1000兆瓦、多晶硅片年生产能力达300兆瓦。
上海基地是以晶澳总部为依托的集销售、科研、投资、信息和电池组件等为一体的龙头带动基地。
没有先人一步的思考,就不可能掌握市场先机。
靳保芳坦言,晶龙集团在河北和长三角地区布局,可以实现资源、人才、科技、市场的有效利用,内可以辐射全国市场,外可以连通世界舞台,十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光伏行业业内人士指出,靳保芳让晶龙集团在战略上又一次捷足先登,抢占了面向未来发展的制高点。“规模做大了是基础,但还不够,关键还是要做强。”在靳保芳看来,机遇稍纵即逝,必须紧紧抓住不放,需要产业规模和技术进步双发力、双突破。
2.技术图强之势:四大科研中心联手攻坚世界技术高端
不久前,一则消息引起了世界光伏行业震动。
在德国召开的世界顶级光伏产业展上,世界光伏行业最具权威的德国弗朗霍夫实验室正式对外发布,国际上第一个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18.7%可量产的技术项目——晶龙“赛秀”(SECIUM)通过认证。此举标志着,坚持不懈地科技创新,让我国创造出世界领先的技术。“没有顶尖技术,就不可能跃升到产业的高端。”靳保芳和他的团队瞄准光伏行业世界技术高端,凭借着攻克高端难题的冲劲儿、韧劲儿,奋力拼搏,抢占了技术高端。
拼搏在高度浓缩后的瞬间绽放,显得分外辉煌。
据业内专家介绍,目前世界上光伏产业可量产的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大都在17.5%左右,一个百分点的提高将意味着企业成本降低、竞争力的大幅度提升。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发展常青不衰的动力。作为高科技企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晶龙集团自成立之初,就把引进人才、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长期战略,确立了“自主创新,自我超越”的晶龙精神,用科技创新提升产品档次,促进产业升级,助推晶龙在光伏业界占据优势的竞争地位。
通过实行专家创新与群众性科技创新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用于科技创新经费。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组织员工到日本、瑞士等国家接受定项技术培训,有力地提高了职工的技术素质。集团每年都要举行科技创新评审活动,对所属各单位完成的创新成果进行评定,为获奖单位或个人颁发证书、奖金,披红戴花开大会祝贺。员工创新热情逐年高涨,创新成果的数量由最初每年的几项、几十项,递增到2009年的260项。创新内容也由最初的生产难题、设备操作、消化吸收等单项科技创新,逐步扩展到产业链条延伸、产品升级换代、填补同行业国内空白等方面,并且覆盖到管理、建设、文化等各个领域,使创新形成一种制度,一种风尚,一种自觉,带有全覆盖特征。
2008年12月,投资1.5亿元建设的晶龙科技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晶龙集团科研活动提供了更加完善的硬件设施和必要保障。自主研发的掺镓硅单晶技术不仅在国内取得了专利证书,而且在美国、欧洲也获得了专利审批。这标志着晶龙破解了光伏产业一项世界性难题,率先实现了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的稳定性、无衰减。
积蓄已久的生命力,终于找到了喷发口,自此一发不可收。
14年来,晶龙集团先后完成重大技术创新课题150多项,积累自主知识产权200余项,承担省部级重点项目研发20多项,2009年申报专利60余项,其中申报发明专利19项,仅今年前8个月就申报专利51项,有力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被列为河北省第二批重点产业支撑项目,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坚持利用全球资源、世界顶尖科研人才,不断加大投入,坚持不懈走科技创新之路,让企业跃上了世界光伏产业的技术前沿。”在技术创新上,靳保芳有着广阔的眼界和独特的思考。
截至目前,晶龙集团已经拥有晶龙技术中心、硅材料研究中心、太阳能电池研发中心、太阳能组件研发中心等4个研发中心和光伏材料及工艺工程实验室、硅探针材料实验室,密切关注着世界太阳能产业的技术变化,也为企业的发展积蓄着科技力量。晶龙集团还网罗世界光伏行业精英,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与欧美国际著名的科研机构合作搞研发,走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
好梧桐引得凤凰来。
不久前,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经过对中国市场的长期考察,决定在晶龙集团建立硅探针材料实验室。
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生产设备和高科技技术服务企业,营业收入连续9年在半导体生产设备领域名列第一。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应用材料公司对中国半导体工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和市场前景充满信心。
经过与晶龙集团的长期交流与合作,晶龙集团的行业优势与生产规模深深吸引了应用材料公司。该公司经研究决定在晶龙集团成立硅探针材料实验室。据悉,实验室的建成,有助于提升晶龙集团IC级单晶技术的升级,对推进晶龙集团的国际化合作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有追求者,永远不会放慢自己的脚步。
“新技术日新月异,对企业发展来说,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靳保芳和他的团队在成绩面前没有丝毫的停顿和留恋,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3.着眼未来之势:金融和产业链两轮驱动打造光伏航母
“晶龙集团今年太阳能电池产能已售罄,明年订单已超1000兆瓦。”仅9月8日,在西班牙瓦伦西亚国际会展中心召开的全球最大规模的光伏太阳能展览会上,一举斩获500兆瓦的2011年订单。
同一天,晶澳公司股价在早盘交易中上涨11%,股价创下52周新高,15分钟内成交量超过100万股。
靳保芳说:“我们很高兴看到技术进步带来的巨大需求,以及高质量的产品对全球客户的吸引。晶龙太阳能可以为客户提供可靠的供应,我们很荣幸能在明年拥有更多新合同,并在2011年进一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在光伏行业明年市场走势并未完全明朗的9月份,晶龙集团能获得如此多的订单实属难能可贵。
然而,常言道:胜非为难,持之为难。
“面对未来,只有在自身发展上下功夫,强筋壮骨,才能更好地迎接市场的挑战。”靳保芳和他的团队着眼未来发展,打出了组合拳。一个是金融,增强发展资本,另一个是延伸产业链条。
日前,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分行与晶龙集团晶澳公司签署了《金融伙伴关系协定》,将为晶澳提供最多300亿元人民币信贷额度以支持晶澳的产能持续扩张。
资金是获得扩大再生产的血液和基础,有了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面向未来的发展动力将会更加强劲。
通过与国家开发银行的战略合作,晶澳公司计划未来数年内占据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15%的份额,而目前尚不足10%。
喜讯常常并肩而至。
晶澳太阳能公司日前在慕尼黑Intersolar展会上宣布,将正式与ECN(荷兰能源研究中心)合作,共同开始MWT(金属缠绕式)太阳能电池与组件的生产制造,联合开发转换效率超过20%的电池。据称,MWT技术能够将电池前表面的遮挡损失降到最小,从而降低电池内部的效率损失。此次合作的技术基础是ECN公司2009年研发的多晶硅电池,该电池创下了当年的世界纪录,通过金属缠绕式组件的应用将光圈范围内的效率提高到了17%。“我们很荣幸能与ECN公司共同合作,为高效太阳能组件开发新一代的MWT太阳能电池技术。”晶澳太阳能负责人表示,“MWT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实现高产能输出,并且可以进一步降低材料成本,从而减少太阳能电力的价格。”
靳保芳和他的团队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通过与荷兰能源研究中心合作,不仅可以获得对方技术上的优势,而且更重要的是将借助对方的技术和经验来发展高效太阳能组件的开发,延长自己的产业链条,为未来的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懂得奋进,就一定能获得未来。
面对新的征程,晶龙这艘巨舰已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