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家水泥企业在爆破声中轰然倒塌,广东光伏产业基地拔地而起。后来者三水有没有机会?
“客户拿着钱在公司门口排队等着,不过我们没货了。”新产品的供不应求,让陈刚难以掩饰内心的喜悦——这印证了他对光伏产业美好前景的判断。
陈刚,广东爱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的企业位于广东佛山三水工业园区内新兴的光伏产业基地。三年前,三水经历了被称为“产业革命第一爆”的水泥厂爆破拆除工程。如今,“打造广东光伏产业基地”的口号已经在三水叫响。
三水为什么要腾笼换鸟?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遍地开花的今天,后来者三水有没有机会?
这对陈刚来说,似乎并不是什么问题。他一直相信自己的投资眼光。他上一次对行业发展前景作出准确判断,已经是20年前的事了。
产业革命第一爆
20年前,陈刚大学毕业,毕业论文的内容是设计一家铝型材厂。他觉得铝型材行业的投资机会很大。“后来,我就从事这个行业,铝型材的技术、管理,我都很精通。”
到现在,陈刚仍有另一个身份——佛山澳美铝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而就在陈刚从事铝型材行业不久,三水区提出建立饮料、钢板材、建材、电池、摩托车和织染七大工业基地。铝型材行业获得了很大的政策扶植力度,加上市场需求的推动,陈刚第一次见到了客户到公司门口来排队提货的壮观景象。
陈刚回忆说,那时候铝型材非常赚钱,这个行业的很多老板每天都是上午睡觉,下午上班,晚上打麻将。
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铝型材作为佛山的传统产业,其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市场规模并不是很大,随着近年来原料、人工、物流等成本的快速上涨,竞争的激烈,已经使得铝型材这个行业出现微利化的趋势。“在国际市场,现存的铝型材企业不是太多,除了几家有核心技术的大企业外,没有几家企业活得很好。基本上国外企业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陈刚说,目前三水铝型材业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已有所下降。
意识到铝型材竞争力下降的陈刚,急于寻找新的投资机会。恰巧,三水区政府也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寻找新的突破口。
一直以来,在民间说法中,“三水”并不单单是指西江、北江、绥江,还指水稻、水泥、魔水(健力宝)。后两者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 据三水区经贸局局长黎达贤介绍,三水区水泥产业上世纪9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曾占三水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当时三水共有水泥企业17家,总设计生产能力430万吨。
不过,由于生产工艺落后,这17家水泥生产企业全部采用传统的立窑生产工艺,能耗高,污染严重,对大南山、大坑山这两个珠三角生态保护区构成严重威胁。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三水区政府决定对水泥企业一次性全部关闭。
三水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晓明清楚地记得,2007年9月25日,三水大塘的北江边,2万发雷管、800公斤炸药爆破的一阵轰隆隆巨响之后,一团浓厚的黄色烟尘腾地而起,三家水泥厂厂房被夷为平地。
这是被称为三水“产业革命第一爆”的首批小立窑水泥厂爆破拆除工程的序幕,也是三水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保型生态城市所跨出的一大步。
近年来,广东省一直在倡导腾笼换鸟,但就三水而言,抽掉了水泥业这个原有工业经济支柱,出路在何方?
光伏 光复能 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