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目前我国有18个省区提出要打造太阳能发电、风能、光伏产业等新能源基地,甚至还有一些省市已经制定出打造上万亿元的新能源产业规划。反观中央,目前对光伏产业的发展持谨慎态度,其中一个表现便是并不急于制定光伏发电上网电价,这使得国内的光伏应用市场难以开启。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认为,地方政府积极制定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对发展光伏产业热情很高,中央却相对谨慎。对于发展光伏产业,为何中央与地方之间存在一定“温差”?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对中央来讲,光伏产业是一个必须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业,光伏产业如果只能带来经济效益,而不能让民众享受到真正廉价的电力,便不能体现光伏产业真正的价值。而目前,即使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比较好的德国,光伏发电的电力也不到其总电力的15%,民众还没有真正从光伏产业的发展中受益。再者,光伏发电成本居高不下,如果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开启,中央政府对光伏发电进行补贴,必将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
对地方政府来讲,除了地方政府真正想在光伏产业的发展中抢占先机这一原因外,对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也对其积极发展光伏产业起了一定推动作用。建设能源基地,引进光伏企业,对地方经济的拉动效应十分明显,也有利于增加政府税收。此外,产业资本和风险资本在地方政府发展光伏产业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光伏产业只有兼顾了三方的利益(满足国家的用电需求、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让民众享受到廉价电力)之后才算是体现了其真正的价值。国家目前对光伏产业的发展更多的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考量,地方政府的做法也无可厚非。
中央政府的审慎态度使得国内光伏应用市场还没有开启,国内光伏安装规模较小。据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截止2009年底,中国累计光伏安装量达305MW。其中2009年新增光伏安装量160MW。从数字上看,中国的光伏安装规模明显落后于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