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二次能源 > 电能 > 电力设计 > 海工大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跨越式发展

    海工大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跨越式发展

    来源: 环保信息网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09-05-06 访问:

      一个由5人担纲的课题组,发展成为今天拥有65人编制的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一间资产不足1万元的实验室,扩展成为资产过亿的国内独有、技术先进的试验平台;一个单一的研究方向,拓展成为我国舰船综合电力技术领域的研究中心、军事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以马伟明院士为带头人的海军工程大学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创新群体,经过20多年坚持不懈的艰苦创业,走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年初,这个创新群体荣膺第二届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

      在与强手挑战中做大做强

      20世纪80年代,十二相整流发电机在西方发达国家研制成功并投入军事应用。然而,这种新型电机的“固有振荡”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成为世界性的难题。

      世界范围内研究这一难题强手如云,学科带头人张盖凡教授还是毅然带领马伟明、刘德志等几名年轻教员,迎难而上。难以想象的是,当时课题组只有3.5万元的研究经费和一间由洗脸间改造而成的实验室。

      攀登科学高峰的路途总是崎岖的。1800多个日日夜夜的卧薪尝胆,1800多个夜以继日的创新攻关,他们终于建立了该型电机的稳定判据,研制出了稳定装置,发明了带稳定绕组的多相整流发电机,从根本上解决了“振荡”这个世界性难题。当全世界的研究者向东方投来羡慕的目光时,那些曾经傲慢的外国专家认识到,从这一天开始他们将不得不花高额经费购买中国人的发明专利。掌握了关键技术,课题组很快研制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舰船供电系统,从而确立了我国在多相发电机整流供电系统理论和技术上的国际领先地位。

      紧接着,课题组着眼新型潜艇的需求,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交直流电力集成的技术思想,立项研制能够同时发出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发电机。经过10年协作攻关,2002年,世界上第一台交直流电力集成双绕组发电机工程样机终于在他们手中诞生。经专家鉴定通过,双绕组发电机正式生产装备部队,而这项成果也被评为该年度中国公众关注的十大科技事件。

      2006年,集成程度更高的高速感应发电机系统1∶1工程样机研制成功。同一年,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正式在研究所挂牌成立,激励着科技英才们站在更宽阔的平台,迎接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占领军事科技制高点。

      在“忘我”的境界中主动作为

      为了部队战斗力的提高,他们始终把科学研究的坐标牢牢锁定在科技强军的伟大事业之中,一次次自觉自愿地冒着巨大的个人风险挑起别人不愿承担或承担不了的关键技术难题。这也正是研究团队的精神和魅力所在。在这种魅力的吸引下,武汉大学副教授付立军,放弃地方大学优越的工作条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汪光森,放弃了地方多家单位开出的优厚待遇,主动申请特招入伍,投身军事科技研究。

      马伟明的恩师张盖凡教授是科研团队的发起人。他知道,作为一名退休干部,繁重的科学研究除了给他的健康带来损害外,不会给他带来任何职称的晋升和名利的收获。然而,1991年退休后,他谢绝了多家单位的高薪聘请,13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奋战在科研一线。即便是身患绝症后,他仍然坚持工作,直至牺牲在工作岗位上,成为这个群体成员心中一面永远不倒的旗帜。

      马伟明当选院士后,不少人善意地劝他:论功,你有重大创新成果;论名,你是院士,已经到了荣誉的顶峰,今后干工作悠着点,保重身体最重要。也有人提醒他:主战装备研制风险太大,稍有闪失就可能毁了荣誉,砸了牌子。

      在善意的关心面前,马伟明却从未动摇过“作为党和军队培养的院士,科技强军事业高于天”的信念。他经常勉励自己,只要海军装备建设需要,再大的风险也要去闯,再硬的骨头也要去“啃”,再重的担子也要去挑。

      天道酬勤。马伟明领衔的科研团队以强烈的责任感,抓住海军装备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拼搏攻关,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重大课题、军队重大科研项目40多项,在电力集成化发电技术、独立电力系统电磁兼容、电力电子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论创新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三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出版专著3部,公开发表论文400多篇,重要科技报告100多篇,创造了重大的军事和经济效益。

      在和谐的氛围中实现“双赢”

      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是创新的内在要求。为了鼓励群体成员发挥专长,充分发挥创新潜能,研究所设立了专门的人才创新研究基金,在综合电力技术这个大方向内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其他人员认为现有课题没有适合自己研究内容的,也可以申请创新研究基金支持,在大的研究领域内自主选定研究课题。研究所根据申报课题的规模大小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项目负责人实行公开竞争,谁的方案最好,谁的能力最强就由谁来担任负责人,努力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刘德志,从水兵成长为全军重大专业技术贡献奖获得者;赵治华,从基础物理教员转换为优秀的电力系统电磁兼容技术专家;付立军从地方大学老师很快成为舰船电力系统仿真专家……

      佩戴中尉军衔,23岁的王东出现在一个项目评审会上时,许多人还以为他是多媒体课件的操作员,没想到竟是主讲人。在大家疑惑的目光中,王东侃侃而谈,详细阐述论证方案,落落大方地回答专家提问,赢得了与会专家的交口称赞。随后,所里又给他压上了新的重担,让他先后独立承担了某型舰船电力系统主干电缆短路故障冲击力计算、某新型中压交流发电机电磁设计等重点课题,使他在创新实践中迅速成长为青年科研骨干,现在已走上首席专家助理岗位。

      长期致力于船电领域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研究所现已培养博士后3名、博士70名、硕士116名。同时,还领衔建成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领衔建设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军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科成为军队“2110工程”重点学科,并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为创新研究群体基金资助单位。


    电能 电力排查 电力
    分享到:

    上一篇:中国全面掌握750千伏电网建设的运行技术
    上一篇:宁夏电力设计院两项工程获国网优质工程奖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